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2024 年,我决定放弃用 iPhone 12 mini 做主力机……

作者:少数派发布时间:2024-12-16

2024 年 10 月 29 日,我一边看小米发布会,一边下单了第一批小米 15 Pro 亮银版。在等待新手机期间,我带着 2021 年闲鱼购入的二手 iPhone 12 mini 开始了北京开会的差旅。

这一趟差旅的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 12 mini 在 2024 年应对各种使用场景时的力不从心,但是新手机已经在路上了,也不由自主地暗喜:「iPhone 12 mini 主力机?再也不见!」

续航与发热

要说使用 iPhone 12 mini 的这三年,我养成最好的习惯是什么,那就是保持手机随时充电,随时满电。 12 mini 小体积机身里 2227 mAh 的电池肯定是最大的掣肘,iPhone 保守的充电速度更是让续航情况雪上加霜(同时在电池健康度保护方面也没感受到多少提升)。

这次出差过程中,我体验了一个最极端的使用场景:在高铁上边充边用

高铁上没别的事干,我只能玩玩手机。除了信号时有时无,发消息纯靠运气之外,玩了一会电量就开始告急。于是我插上充电器,打算边补电边玩,结果玩了不到几分钟,iPhone 出现了高温提示,强制停止使用。

过了一会,高温提示结束了,我拔掉电,拿起温热的手机继续用。 于是糟糕的循环开始了: 正常使用会发烫,充电也会发烫,已经不敢边充边用了,但到底是充还是用变成了一个不可兼得的取舍。 其次,手机在温热状态下会触发自动降频,即使可以用一用,也是体验很糟糕的状态。

总结一下,就是我在几个小时的高铁上,全程带着对续航的提心吊胆使用一个温热甚至发烫的手机。

无缝切换小米 15 Pro

1:1 复刻桌面

小米 15 Pro 到货之后,我带着激动开始了换机过程。

迁移过程

MIUI(现 Hyper OS)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我在初中阶段使用华为 U8818(海外版型号 Ascend G300)和高中阶段使用 SONY Xperia Z3 时分别刷过 MIUIv4, v5和 MIUI 9,后者甚至是通过付费进 Q 群的形式从群文件里下载的 ROM 包。因此,当登录上小米账号,2017 年的聊天记录,短信,便签同步到 2024 年的新手机上时,我感觉到:「回来了,一切都回来了!」

2017 年的便签

进入系统完成开机设置后,首先打开的就是桌面,设置 iOS 不存在的翻页效果:经典、淡入淡出、转盘、翻页、层叠、旋转、方块。十年了,还是这七个效果,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就像七个老朋友一样,不知道这时候是该评价这些效果经典还是评价没有进步和新意?

我的老伙计

体验差异

既然是 iOS 换 Android,系统切换导致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感知是否强烈。

Hyper OS 2 的流畅度和 bug 之少让我感到震惊,虽然小米 15 Pro 是我的第一台小米手机,但是从以前使用 MIUI 的经验到各种科技数码区视频里的信息,我对小米系统的印象一直是不太好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功能大而全的情况下,各个功能间的耦合极易出现问题。

比如小窗很好用,但是小窗也会遮挡和影响其他应用,尤其是挂着小窗的情况下进行屏幕方向旋转,效果就很难调到令人满意。

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看到了 B 站数码博主对 Hyper OS 2 的评价,才知道现在很多做得不错的细节并非自古有之,反而在以前都是 MIUI 存在的顽疾,因此从 Hyper OS 2 这一代回归安卓,配合小米力推的 HyperConnection 实现多端互通与协同,成为一个安卓党或者双机党,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米互联服务

说了一些优点,缺点肯定也不少。一个多月体验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小米在自己可以做的功能上(如界面模糊、小窗、互联等)做得不错,但是在一些系统级框架限制的细节上没法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做(如返回动画、我一直觉得有点丑的应用弹窗文字提示、系统级小部件及通知栏播放空间等)。

与此同时,小米也在一些地方享受着安卓底层功能更新带来的优势。比如我最在意的:应用通知分类。

在 iOS 里,一个应用的通知只能保持开或者关。但是安卓在某个版本引入了应用通知分类功能,每个应用可以给自己的每条通知选择一个分类,用户也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某类通知推送。我换到新手机下载所有需要的应用后,选择了给所有 AirPods Pro 一个发送全部通知的机会,再去手动关掉营销类,广告类的推送。毕竟我们讨厌的是每天面对无孔不入的优惠券和营销广告,而不会太介意需要划掉一条与我们生活弱相关的发货提醒。

安卓通知类别

iOS 通知开关

好的系统通知生态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与接收到的信息,苹果你就赶紧抄吧!另一方面,也期待安卓的焦点通知生态不断完善,未来与苹果齐头并进。

简单总结一下体验部分:背靠大树的一体两面就是受制于人,我既期待小米能在未来拿出真正的自研系统,也不否认与谷歌、高通的合作是小米能走到现在必不可少的路径依赖,能够跳出来勇气可嘉,但是不跳出来也并不可耻。

12 mini 回归 MP4

虽然我的主力机换成了小米 15 Pro,我的半条腿依旧被苹果生态牢牢锁住,主要体现在需要通过 iMessage 在小群里和朋友交流,iCloud 依旧在每月扣费,相册同步非常方便,Apple Music 空间音频独占,以及 Apple Watch 在苹果生态里的绑定这几点。至于 AirPods Pro 自动切换,统一的返回动画,Apple Music 在 iOS 端的界面更好看等一些体验上的痒点已经不能留住我继续使用 60Hz 的 iOS 了。

12 mini 储存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前那个最卡的时候打开支付宝付款码需要十秒左右的 12 mini,在回归 MP4 属性后,似乎也变得不再如此面目可憎。小尺寸,轻重量再次变成了其最大的优势所在。在把它当做一个大号的 iPod 之后,我发现:128G 存储够用了,系统不卡了,下歌可以随意下载无损格式了

而这一切都是抛弃掉 25G 的微信和各类 3A 小系统级支付、购物软件之后得到的。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 L 口了,这一点也可以被无线充电所取代。

总结

2021 年,受够了内含升降摄像头的厚重一加 7 Pro,我矫枉过正地选择了迄今为止依旧最轻薄的 5G 手机——iPhone 12 mini。在使用它的三年过程中,我告别了 90Hz 屏幕,双卡,大机身存储与安卓,开始从 AirPods Pro、黑苹果笔记本、Apple Watch、Apple TV 等硬件以及 iMessage、Apple Music、 iCloud 等软件慢慢加入苹果生态,并逐渐被套牢,这些都是矫枉过正做出选择所必须的承担取舍,正如小米 15Pro 也有相对厚重的问题。

三年过程中,外部环境变了,我自己对电子产品的感受也变了,对极端果粉嘴里最伟大的科技公司苹果逐渐实现了祛魅。强如苹果也无法对屎山 AirDrop 下手实现大刀阔斧的变革,也无法违背物理规律造出下一级别还原现实的 VR 设备。

话说回来,切换任意一个系统与生态都需要付出成本,甚至需要一些勇气。本来我的换机目标是 16 或者 16 Pro,但今年看了小米,OPPO 的发布会之后,我意识到:有一个时间点可能到了。国产手机从纯靠性价比,到对标,到部分超越,再到综合产品力超过苹果的时间点也许已经到了,或许这个时间点对你来说还很远,或者对于其他人来说早就到了,因为每个人对于综合产品力的定义和各项所占的权重都不同。

对我而言,小米的发布会内容及其展示的潜力、愿景,让我自愿通过消费这种形式做出了用脚投票的选择:我不想再用 6000 多块的 256G、60Hz 主力手机,也不想再在等级森严的产品阶级划分中低人一等了。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94847?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ID:sspaime),作者:红领巾的一角2,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