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起鲜花,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云南昆明的斗南鲜花市场。
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全国10枝鲜花至少7枝都来自这里。
这里每晚的成交价格,左右着第二天全国甚至亚洲许多国家鲜花市场的行情。
40多年前,当斗南的农民种下第一颗花苗时,恐怕不会想到,他们会亲手把这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变成如今的“花花世界”。
从种瓜种菜的普通村镇,到左右亚洲花卉市场价格的“花都”,这个滇池边的小镇阳光、水土没有任何改变,却能在一枝花的“催化”下产生如此奇妙的“光合作用”。
斗南鲜花,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如果单说斗南镇,这个地名可能会让人有陌生的感觉,但是要加上“云南鲜花”这个关键词,亚洲最大花卉市场的形象就马上蹦了出来。
为什么?
因为花店里卖的玫瑰、百合、康乃馨这些鲜切花,10枝里面至少有7枝都是从这儿批发出去的。
斗南花市是全国第一、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我们来看一个数据:
2019年,斗南花市卖出了92.31亿枝鲜切花,交易额是74.36亿元;
斗南的鲜切花在全国市场份额大于70%,除了称霸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省种植的鲜切花,80%以上通过斗南花市销售。截至2018年底,整个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171.4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22.7万亩,产量112.2亿枝。
整整22年,斗南花市在鲜切花的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额这几项数据,一直霸占着全国第一,根本没有对手。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斗南鲜花开始接触世界花卉产业,交易量也开始飞速增长
这个卖花的“批发市场”,一开始只是昆明人买到新鲜、便宜鲜花的后花园,通了地铁、公交后,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的游客,变成了昆明新兴的旅游景点。
猎奇的游客、鲜花经纪人、花农和客商,交织出了一个昼夜无休的斗南花市。
除了白天游客和晚上对手市场的热闹景象外,作为亚洲鲜切花市场的龙头老大,昆明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才是斗南花市的核心。
斗南花市的拍卖市场,采取荷兰式降价拍卖,鲜花价格指数对全国乃至亚洲的价格都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自从2002年敲响中国鲜花拍卖第一槌,到2014年发布全国第一个鲜切花交易价格指数,再到如今16万平方米的场馆和2个拍卖大厅、9口交易大钟,每天300万-350万枝的交易规模,让斗南的花拍中心成了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拍卖市场。
一个村民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进化成亚洲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
而这个奇迹的发迹点,只不过是当年种下的一株花苗。
从最初的0.3亩花田,到整个斗南2589亩地全都种上了鲜花;从骑着自行车摆地摊一天卖100元,到日上市鲜花300万枝,总产值386亿元;从一条50米长的马路市场,到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人均年收入200元的拮据生活到如今0人外出务工,靠鲜花经济带动100多万从业人员的庞大产业,斗南花市的前世今生,简直就是个奇迹。
斗南花市的雏形起源于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
1983年,斗南的村民化忠义,把从广东佛山买来的剑兰花苗种在了自家的那3分菜地里。几个月后,他把花插在水桶里,让女儿骑着自行车到昆明卖掉。
结果,当时多数人还认为是“资产阶级产物”的鲜花,第一天就卖了100元。
要知道,当时斗南人均年收入也才不过200元。
当年,他家种花的收益达到3000元,是以前种菜的几十倍。
尽管靠种瓜种菜的斗南人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整个地球上最适宜种花的几个区域之一。
不过眼看种花的经济效益比种菜高得多,斗南人纷纷“改行”,几年间斗南的土地上全部改种了鲜花,从最初的0.3亩发展到2589亩。
起初村民每天去昆明卖花,随着斗南鲜花名气渐渐地大了,有人就直接到斗南买花。
于是,在斗南的花田旁,最热闹的一条街上,50米长的马路花卉市场就形成了。
鲜花摆在路边,像卖菜一样按斤称着卖,“云南十八怪,鲜花论斤卖”说的就是这个了。
上世纪90年代后,昆明出现花店和花摊,店主开始去斗南进货
到了1995年,云南开始控制烟草种植面积和价格,加上看到了斗南种花的经济效益,斗南周边的农民也开始种花。
眼瞅着鲜花交易量暴涨,斗南又先走了一步。
这一年,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斗南村花卉市场建成,斗南不仅告别了马路花市,还以这个交易市场成了周边花卉的集散地。
但是,一哄而上的副作用也在斗南鲜花规模扩大的同时显露无遗。
因为当时的市场只有昆明市,所以从1993年斗南鲜花就开始显出过剩的趋势,最便宜的时候两枝花才卖1分钱。
1998年,斗南花市扩建,随后成为国内最大的鲜切花市场
必须有更大的市场,才能消化斗南越来越多的鲜花。斗南的年轻人瞄准了北上广。
他们几十个人结伴跑到广州,在当时全国最大的广州岭南花卉市场,开始打起了“斗南鲜花”的牌子。
那时的广州既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可以消化斗南的鲜花,还有比斗南更丰富的花卉品种和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学习引进。
边学习引进边卖花,没过几年,斗南鲜花的开拓者们,就在广州打开了局面。
广州的市场上,出现了一条“斗南鲜花街”。
自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斗南开始接触到世界先进的花卉产业
真正让斗南开始腾飞的,是2002年他们开始和国际接轨的交易模式。
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让斗南鲜花产业迈出了国际化的脚步,斗南开始接触欧洲的新品种。
也是在这一年,斗南的鲜花批发市场再次扩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斗南的花开始走出国门。
靠传统的对手市场批发交易显然跟不上节奏了。
经过近2年的筹备和建设,2002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斗南落下第一槌。
尽管刚开始经过了5年的冷场和亏损,甚至有的买家这边拍到鲜花,转手拿到门外对手夜市上加一毛钱直接卖掉,尽管花农一开始并没把花卉拍卖的等级规则当回事,但市场对花卉品质追求更高,以及市场的需求,推着花卉拍卖越来越风生水起。
斗南花拍市场上待拍卖的都是等级较高、品种较好的鲜花
如今,平均每天300万-350万枝高品质的鲜花从斗南拍卖市场拍出,连夜发往全国各地和中东、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斗南拍卖市场的价格,也决定着各地第二天花卉市场价格的走势。
销量和流水的背后,还有更重要的:整个斗南花市为29万户花农搭起了销售的平台,一户花农平均要雇4-6个人,这样算下来就是上百万人的就业。
2017年,时任总理专门去逛了趟斗南批发市场的夜市,总理说:
现在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
要做世界第一,是中国所有行业的目标,当然也包括斗南的鲜花。
斗南为这个目标列出了时间表,准备分两步走:
首先是到2022年交易量120亿枝、交易额150亿元,实现交易量世界第一;然后是到2028年实现交易量160亿枝,交易额350亿元,实现交易额世界第一。
交易量想冲上世界第一还好说,可交易金额想从现在74亿到350亿,却绝非易事。
如果真能成功,可以说是中国花卉培育科技的巨大飞跃。
斗南花市已经给自己定下了要做“世界第一”的目标
这背后的逻辑联系就是,想要以160亿枝的交易量完成350亿元的交易额,那么每枝花的平均价格就要2.187元。我们按2019年的数据算一下,每枝花的均价是0.805元。
我们再看下最近3年斗南的数据:
2017年,交易量65亿枝,金额53.55亿元;
2018年,交易量69.87亿枝,金额57.68亿元;
2019年,交易量92.31亿枝,金额74.36亿元。
按照均价,斗南的鲜花价格其实是在下行的。怎么才能让今天8毛钱一枝的花卖到差不多3倍的价格?
除了科技没有别的路可选。
花卉既然是产品,就有品种的优劣之分。目前国内90%的品种还要从荷兰、以色列、法国这些花卉种植强国进口。
BBC纪录片《世界最大的鲜花市场》中,介绍了世界最大的荷兰阿斯米尔花市,全球80%的鲜花都来自这里的交易
2015年之前,斗南这边种的玫瑰基本上还都是欧洲那边淘汰了20多年,早就过了专利期的品种。
淘汰的品种自然价格比新的低,那想要新品种呢?请支付高昂的专利费再说。
这些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都是靠它获得高额的利润,并以此控制着世界花卉贸易。
再说,就算想付钱买,也不一定能引进。
因为以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曾经吓得国外育种商对中国进行封锁,不让新品种进入中国。
荷兰的花卉种植庄园,自动化程度极高 来源:纪录片《世界最大的鲜花市场》截图
新品种是花卉行业利润和发展的制高点,和其他行业的追赶、发展一样,斗南也是引进和自研同步发展。
先来说引进。
专利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可你一个鲜花批发市场怎么去解决让花农付专利费种花的问题呢?要知道,一棵玫瑰的专利费是8元,花农自己扦插繁殖只要5毛钱。
斗南的解决办法是,用市场的力量去保护知识产权。
这里就要说到拍卖交易中心的作用了,它除了是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接轨的交易方式,还是斗南独创的解决花卉种苗知识产权保护的平台。
在拍卖市场,育种商、花农、拍卖市场要签一个三方协议,拍卖市场负责从国外引进品种提供给农户,花农种出来拿到拍卖市场交易,每笔交易扣下10%的专利费,然后分期给育种商。
斗南鲜花拍卖市场
虽然是个多赢的方案,可是一开始无论是花农还是花商,都不愿尝试这个从没用过的方法。
直到拍卖中心成立10年后的2013年冬天,昆明一场大雪让玫瑰产量减半,一些人看到从国外进口的玫瑰销路极好,才转头关注起拍卖中心储备的新品种。
消费者喜欢新品种,批发商就关注新品种,市场价格一高,农民就愿意种新品种。
就这样,经过10多年的努力,斗南自创的收取专利费的方式得到认可,吸引了10多家国内外育种商、2.5万多户种植户和3000多花商加入合作体系,2019年为国内外育种商代收专利费700万元。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价格问题,还是要靠科技的投入。
回头看斗南的鲜花做成一个大产业的背后,其实也依稀能看到科研工作者的身影。
早在1986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就从日本引进设施和栽培鲜切花的技术,在自家单位的后山上建了个“花卉工厂”,培育香石竹、满天星的种苗,然后给斗南的种花户去种植。
不过,那时候就连植物所的研究员也对鲜切花栽培所知不多,只能遇到问题摸索分析,然后再去教给农民。
斗南的鲜花种植,目前还是种植规模较大,科技技术含量和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当斗南的鲜花成了一个大产业的时候,人们从根上看到了科研带来的价值,对科研的投入才开始逐渐加大。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给10多家传统园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让这些种花的企业变成了“高新企业”。
2018年,当地一家花卉公司花了4年时间,投入160万元研发出来的玫瑰新品种推广种植了1000多亩,光专利费就收了差不多200万元。
能有这样的收益,因为这种玫瑰价格是普通品种的2倍,而且一直是拍卖中心的爆款。
昆明植物所也用了18年时间,把野生兜兰驯化成了商品花卉,2018年这个新品种的花一上市,就给企业带来了上百万元的利润。
2017年,时任总理在斗南花市,希望斗南向世界第一迈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不仅在高新科技行业,在种花、种粮食和种菜的农业也是一样。
科技不仅能培育出优良的品种,更是抢占知识产权制高点和制定标准话语权的终极武器。
过去,斗南靠规模和价格的优势,做成了全国最大、亚洲第一,但是真正的世界第一,不仅有规模,更要有科技研发实力。
这个世界第一,才是斗南的星辰大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