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沈一杭:光污染所致?湖南常德,9月4日沅江千亿蜉蝣再度霸屏!

作者:中国绿会发布时间:2024-09-08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gq-aNtX5RRtfywzhPxX9Nw

本文约3050字,阅读约6分钟


据中国网文化、潇湘晨报报道,2024年9月4日晚网友发布的信息显示,湖南常德汉寿县再次出现大批蜉蝣,漫天飞舞,宛如雪花飘落,地面也被厚厚一层飞虫覆盖。由于蜉蝣数量过于庞大,汉寿沅水大桥的道路被迫封闭,直至当晚10点后才恢复通行。

而此前刚刚不久就有媒体报道, 2024年9月1日晚湖南省汉寿县沅水大桥上出现了大量的虫子,“如下雪般附着在桥梁上,路上堆了几厘米厚。”


看这车辙,最厚的地方竟然达到了5厘米!很难想象是蜉蝣的吧?图片来源:三湘都市报

2024年5月份,韩国首尔出现了大量的蜉蝣,有照片显示,建筑物外墙、地铁里面,到处都是。不过可能当地老百姓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据说是东方蜉蝣。当时新闻里面提到:东方蜉蝣的幼虫主要以腐殖质有机物为食,并且只在2级及以上的水体中生存,也就是说,水得干净,因此它们被解读为“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

再往前,笔者注意到,据九派新闻在2024年3月19日曾经发布的报道,3月份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出现蜉蝣大爆发,密密麻麻的蜉蝣在空中飞舞。当时,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解释,这是蜉蝣的正常繁殖行为,属于自然现象。蜉蝣生命短暂,通常仅存活一两天。

再盘点一下过去几年的新闻。笔者发现,2016年9月7日,据中新网曾经报道过,湖南益阳的大通湖区突然被大量“飞蛾”袭击,画面在网络上引起轰动。视频中,这些“飞蛾”像雪花一样纷纷落下,铺满了大街。然后记者赶赴现场调查发现,这些飞虫其实是蜉蝣。类似的事件在湖南其他地区也曾发生过,显示了蜉蝣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爆发性繁殖特性。


上图来源:中新网报道,2016年9月

2016年4月,泰国媒体也曾经报道,曼谷爆发蜉蝣灾害,大量蜉蝣入侵当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地渔民相处好办法,把这些蜉蝣晒干、喂鱼。

上图来源:泰国世界日报,2016年4月


上图:泰国罗勇海滩“一年一见”百万死亡蜉蝣岸上躺。来源:泰国网,2018年9月4日

再看看2014年,美国的报道:2014年7月22日报道,大量蜉蝣入侵密西西比河流域,造成了多起交通事故。而且它的数量庞大,所到之处能够遮蔽阳光。

好吧,近年来,蜉蝣频登热搜。那么,为啥它们会如此巨量的、像暴雪一样出现呢?

蜉蝣(英语:Mayfly),属于昆虫纲蜉蝣目 (学名:Ephemeroptera),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这种非常特别的昆虫,它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亿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短暂的成虫寿命,通常只有几个小时到几天,甚至更短。蜉蝣的一生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稚虫期在水中生活,成虫后翅膀展开,但无法折叠。更特别的是,蜉蝣成虫没有口器,不进食,它们的一生所需能量都储存在稚虫期。它们也是许多水生动物和鸟类的食物来源。

今年秋季开学季以后,随着汉寿的蜉蝣一而再、再而三的登上热搜,专家们纷纷站出来解释,蜉蝣对水质要求很高,是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

笔者觉得吧,如果谁把各地蜉蝣爆发的时间线拢一拢,再比较一下维度、气候等信息,分析分析,估计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朝生暮死的蜉蝣

- 短暂的辉煌-

大诗人、宋代的苏轼,曾经在《赤壁赋》中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短暂。在人类的眼中,它们能漫天飞舞的时间,确实是够短的。


常被形容为“朝生暮死”的蜉蝣,它们在短暂的生命中主要进行交配和繁殖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婚飞”。蜉蝣、石蛾、石蝇以及双翅目昆虫等都有这样的婚飞习性。婚飞时,大量雄性昆虫会聚集在一起,释放信息素或发出特定的声音,吸引远处的雌性前来,从而显著增加成功交配的机会。


由于它们古老的特征和短暂的生命周期,蜉蝣在昆虫进化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们的祖先早在几亿年前的古生代就已出现,至今几乎没有经历显著的进化变化。这种古老的特征使蜉蝣成为研究昆虫演化的“活化石”,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了解早期昆虫的特征和演化路径。

至于为什么蜉蝣的寿命如此短暂呢?科学家们给出了多种解释。可能是为了集中精力繁殖,也可能是由于能量限制,或者是为了躲避天敌。


诗经中的蜉蝣

- 自古至今,在水一方-


比如,我们知道诗经中就有《曹风·蜉蝣》篇。曹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南部,国都在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由于曹国地处交通要道,连接多个诸侯国,是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中心。曹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南部一带,靠近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河湖众多,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所以,“蜉蝣”进入《曹风》,成了著名的诗篇,倒也颇有趣味。

湖南的汉寿县,也是湿地水域丰富的地方,那里地处沅江流域,河流和湿地众多,水质较好,为蜉蝣的幼虫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环境。


以上,无论是湖南常德、西双版纳、韩国首尔、还是山东古代的曹国,都有一个特点:湿地/水系发达。


光污染?

- 上亿只,聚集,正常吗?-

不过,上亿只,聚集一起,正常不?


笔者认为,此事或与现代的光污染也有关。因为蜉蝣成虫在羽化后会被光源吸引,特别是夜间的人工光源(如路灯、桥上的照明等),导致大量蜉蝣聚集飞舞。这就是为什么蜉蝣往往集中出现在有灯光的地方,给人造成了“漫天飞舞”的印象。


所谓光污染,指的是人为的光源对夜间环境造成的污染,常常可能干扰自然的光暗周期,影响动植物的正常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昆虫是有自然节律的,它们对光暗变化有生物节律反应,但光污染可能打破了这种自然节律,使昆虫无法按其正常的生物钟活动。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夜晚的路灯越来越亮了。夜晚的光污染,可能对蜉蝣等昆虫的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吸引它们来聚集,这种现象在乡村区域尤为明显,因为夜间光源相对集中,蜉蝣被强光引导到这些光源附近)。在一些村镇、城市、甚至是地铁里面,街灯、广告牌灯光以及汽车车灯等强光源,容易吸引大量的蜉蝣来聚集。



图源:网络

还有一点就是,随着汽车进入家家户户,机动车的车灯也是一种吸引。暗夜里,当车辆行驶时,车灯发出的强光会照亮周围的环境,吸引蜉蝣飞向车灯。记得2016年中新网那篇报道里面,就提到过,“虫子在空中飞舞,击打在经过的汽车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就像爆米花一样。”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蜉蝣的正常活动,也可能对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干扰。

蜉蝣·欣赏

- 全世界现有3000+种蜉蝣 -

值得注意的是,蜉蝣是一类昆虫(前面讲到的昆虫纲蜉蝣目的昆虫),不限于一个物种。

蜉蝣目(Ephemeroptera),源自希腊语中的“ephemeros”(短暂的)和“pteron”(翅膀),指的是它们的成虫短暂的生命周期。可不是嘛,够名副其实了。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蜉蝣种类超过3000种,它们以家族的形式散布在世界各地,除了寒冷的南极洲,几乎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仅北美大陆,就有约600种蜉蝣,可谓重丁兴旺。

接着,我们来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蜉蝣吧!


上面这是一只雌性蜉蝣(具体物种是:Rhithrogena germanica)的亚成虫。(摄影:Richard Bartz)

一只蜉蝣幼虫的背面视图,可以看出翅芽、七对鳃和三对腹部附属物。这体型,像不像一艘小潜艇?(摄影:Ian Alexander)

一只双翼二翅蜉(Cloeon dipterum)的若虫阶段。摄影:Thom Quine


(注:本文为来稿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 | 沈一杭

编辑 | 绿茵

收稿日期 | 2024年9月5日

排版 | 绿叶

读者来稿·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潇湘晨报:《湖南沅水大桥上的蜉蝣又来“婚飞”了,植保站:晚上9点后就死了》(2024-09-05)
https://hqtime.huanqiu.com/article/4JJXY86VcUc

红网:常德汉寿沅水大桥蜉蝣遍地,专家回复(2024-09-0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03603
九派新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处于繁殖期,蜉蝣生命短暂,一般仅持续一两天(2024-03-19)
https://www.sohu.com/a/765246498_121019331

中新网:网曝湖南亿万只飞蛾突然暴毙,专家:为蜉蝣婚飞属自然现象(2016-09-0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5157

泰国世界日报:蜉蝣大舉入侵漁民曬乾當魚食(2016)
http://www.udnbkk.com/article-175278-1.html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