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港媒:美智库专家称,美对华AI限制不太可能成功,只有反效果

作者:天机调茶局发布时间:2024-09-17

近日,据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美国华盛顿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最新研究表明,尽管美国政府实施了限制高端AI芯片出口到中国、阻止中国AI芯片设计商使用全球领先芯片代工服务等举措,但这些被冠以“国家安全”之名的措施,在限制中国AI发展的效果上却“成效有限”。

自2022年末微软支持的美国初创公司OpenAI推出了革命性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以来,中国迅速加大了在生成式AI(GenAI)领域的投资力度,试图迎头赶上。ITIF的报告指出,中国在AI研究发表量、专利数量、人才储备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强劲表现,正在逐渐成为美国在AI领域领导地位的有力挑战者。

美国封锁中国AI进展难以奏效,华盛顿智库发出警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取得的迅速进步,美国试图遏制中国AI发展的努力似乎遇到了挑战。根据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最新研究,美国的出口限制难以阻止中国的AI崛起。

自2022年底微软支持的美国初创公司OpenAI推出了突破性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以来,中国迅速加大了对生成式AI(GenAI)的投入力度。

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争相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力图在这一领域赶超美国。中国的国家支持以及学术界的积极投入,使其成为了美国AI领导地位的主要挑战者。

ITIF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通过各种方式绕过美国的出口限制,加速国内AI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这份报告分析了科学论文、专利、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数据,发现中国凭借强大的学术基础、创新能力和国家扶持,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全球AI领域的强者。

根据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研究数据,2017年至2022年间,中国在全球AI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上位居第一,发表了超过23.4万篇论文,远超美国的17.26万篇。虽然在论文引用方面,美国的论文更具影响力,但中国在AI研究的广度上已经具备显著优势。

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同样遥遥领先。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月发布的报告,2014年至2023年间,中国的生成式AI专利申请数量是美国的六倍。中国企业和机构占据了全球生成式AI专利申请的前十名中的六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平安保险和中国科学院。尽管在专利质量上美国仍然领先,但中国凭借庞大的数量正在快速赶超。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加强了对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限制,特别是针对AI领域的高端芯片及技术出口。美国政府不仅限制了先进AI芯片的对华出口,还禁止部分中国AI芯片设计公司使用全球领先的代工厂服务,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封锁。然而,正如ITIF报告指出的,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

事实上,中国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家资源,逐渐缩小与美国在AI技术方面的差距。尽管美国的制裁措施在短期内给中国AI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中国在国家支持下迅速发展本土AI技术,并寻找替代方案。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顶尖AI研究人员的全球份额从2019年的29%扩大至47%,表明中国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上层建筑对AI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与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因出口管制而撤出中国AI领域不同,中国的国家资本正大举投资本土AI公司。

根据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国家支持的基金在超过2万笔交易中,向9,623家本土AI公司投资了共计1,840亿美元。强大的国家支持正在推动中国AI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试图封锁中国AI发展的策略效果有限。虽然美国拥有技术优势,但中国依靠国家支持和自我创新,正在快速追赶。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美国若继续一味封锁,反而可能激发中国加速发展自主AI技术,并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因此,与其封锁,不如寻求合作,实现共赢。

中美AI竞争中的潜在走向

在前文中,我们了解到中国AI产业的迅速崛起及美国封锁措施的有限效果。事实上,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资本和人才的博弈,更是关乎两国在未来科技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美国对中国AI产业采取出口限制和封锁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持其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AI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AI领域的领跑者,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封锁,阻止中国在这一领域迅速赶超,确保自身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的这一举措还体现出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快速崛起的担忧,认为中国在AI技术上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全球科技和经济的格局。

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的封锁并未能阻止中国AI产业的前进步伐。相反,在国家支持和本土创新的推动下,中国的AI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正如ITIF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的AI企业和机构已经在全球专利申请、研究论文发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不仅挑战了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也表明中国有能力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实现科技自主。

中国在AI领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这是AI技术发展的关键。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AI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在AI技术发展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AI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国家资本更是直接投资于AI初创企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近年来持续加大对AI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到AI研究和开发中。

根据MacroPolo的分析数据,2022年中国顶尖AI研究人员的全球份额已经接近一半。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AI人才方面的储备正在快速提升,为国内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企业在生成式AI专利申请数量上大幅领先于美国,充分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虽然在专利质量上美国仍占据优势,但中国企业以数量和多样化为特征的专利申请,正在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展望未来,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将持续进行。美国作为AI领域的先行者,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中国则依托国家支持、庞大的数据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不断扩大的人才储备,正在追赶并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中美AI竞争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技术创新的持续性至关重要。中美两国都需要不断推进AI技术的发展,突破当前的瓶颈,推动AI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其次,政策环境也将对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美两国政府需要在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保障本国的技术优势,又要避免过度封锁导致的不良后果。

稍作小结

在全球科技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竞争不应被视为一场零和博弈。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封锁措施来维护其科技霸主地位,但这种策略只能在短期内拖慢中国的发展,无法改变中国在AI领域崛起的趋势。

中国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不断壮大的人才储备,正在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展现出强劲的技术潜力。正因如此,中美在AI领域的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全球科技的进步。

AI作为一项影响全球的关键技术,其发展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利益,更关乎全人类的未来。双方应秉持合作共赢的态度,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现更大的科技突破。

与其继续采取封锁措施,美国不如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与中国展开合作,携手推动全球AI产业的繁荣发展。当然,如果美国仍然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懂得互尊互重,那么双方要想开展真正的合作将会十分艰难——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需要率先迈出合作的第一步。

总的来说,美国封锁中国AI发展的策略效果有限,而中国凭借学术进步、国家支持和人才优势,已成为全球AI领域的主要挑战者。中美两国应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全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