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多点四闯港交所成功,谁还在苦苦等待

作者:蓝鲨消费发布时间:2024-11-15

背靠“中国超市教父”,多点Dmall四闯港交所成功。

近日,多点Dmall通过港交所聆讯,瑞银集团、招银国际和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多点此前已于2022年12月7日、2023年6月23日及2024年4月30日三次递交上市申请,但均因未能在6个月内完成聆讯而失效,最近的一次是2024年10月31日递交。

招股书显示,多点DMALL成立于2015年,是为本地零售业提供基于云的一站式端到端的数字零售SaaS平台,成立之初就开始向物美集团提供服务。

作为中国最大、亚洲领先的零售云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DMALL备受资本青睐。招股书显示,多点DMALL成立至今一共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投资方包括IDG资本、腾讯、金蝶、联想、兴业银行等。2022年11月,多点DMALL完成了518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约30.52亿美元。

多点DMALL通过聆讯,或许将会对消费产业数字化企业有所鼓舞。事实上,今年以来,综合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百望云、营销及销售SaaS提供商迈富时管理、供应链SaaS提供商易达云、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趣致集团等已经先后敲开了IPO的大门。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有企业反复递表,但却在接连冲击IPO的道路上不得“寸进”。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4家消费产业数字化企业处于排队等待IPO的进程中,覆盖电商、零售等垂直领域,也有财税等通用领域。

在如今消费企业纷纷加强数字化能力的背景下,谁会成为下一个胜利者?

聚水潭

聚水潭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电商SaaS ERP提供商,公司通过云端电商SaaS产品,帮助商家无缝升级业务能力、提高业绩表现并发展跨平台业务,同时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2023年6月19日,聚水潭首次递交招股书,后因超过更新期而失效。2024年3月21日,聚水潭再次递交招股书,如今超过六个月再次失效。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3年相关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20.7%进一步提升至23.2%;在中国电商运营SaaS市场中,按2023年SaaS总收入计算,聚水潭同样排名第一。

(来源:聚水潭官网)

即便数据如此耀眼,聚水潭上市之路却频频“搁浅”,这或许源于其连年亏损。

2020-2023年,聚水潭年度收入分别为2.94亿、4.33亿、5.23亿、6.97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64亿、2.54亿、5.07亿、4.9亿元,三年亏损12.51亿元。虽然营收逐年上涨,但亏损并没有缩减之势。

而亏损的原因主要源于过去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加大定制化服务力度、加大营销费用、加大扩张性投资等等动作导致,同时其销售及营销费用一直高居不下。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聚水潭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35亿元、3.14亿元、3.4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4%、60%及49%,几乎占到了营收的过半。

招股书披露,销售及营销开支主要包括雇员福利开支(包括支付予销售及客户支持人员的薪酬)及向销售代理支付的销售佣金。其中,雇员福利开支占据77.8%,大部分用于销售团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聚水潭的销售人员为856人,而公司总体雇员为2711人,销售团队占比为31.6%。

从数据可以看出,服务成本高,获客成本高,营收难以覆盖支出,或将是聚水潭上市路途的“拦路虎”。

猪八戒

猪八戒成立于2006年,是重庆的一家定制化企业服务电商平台。2023年12月17日,猪八戒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今也已失效。

据艾瑞咨询报告,以2022年GMV计,猪八戒在中国定制化企业服务电商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2.4%;以GMV及收益计,公司于2022年在中国定制化企业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约0.12%及0.006%。

(来源:猪八戒官网)

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上半年,猪八戒分别录得收益7.57亿元、7.68亿元、5.41亿元及2.52亿元,2022年下滑近三成。同一时期,猪八戒的亏损分别为2.69亿元、3.67亿元、2.30亿元及7825万元,盈利能力方面有待改善。

从业务模式来看,猪八戒主要有企业服务平台、智慧企业服务、产业服务、政府区域企业服务生态促进合作四块业务。涵盖范围包括服务、广告、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智慧科技咨询服务、产业解决方案服务等方面。

据招股书介绍,猪八戒的主要客户为各行业的中小企业,其具有规模较小及零散化的属性。报告期内,猪八戒前五大客户贡献收益分别占收益总额7.7%、9.2%、7.9%及8.5%;同期猪八戒前五大供应商费用分别占销售成本及开支总额7.9%、10.8%、10.7%及11.2%。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猪八戒的业绩,最突出的表现是猪八戒的各业务线复购率均表现不佳,其中产业服务业务复购率最低,2020-2022年分别为19%、28.4%、28.2%,在2023年上半年又下跌回19.6%。

复购率低、年营收不增反降显示出猪八戒业绩不稳定,客户满意度和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慧算账

慧算账主要是通过云计算和智能自动化申报系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税解决方案。这一服务模式帮助慧算账吸引了超过120万中小企业客户,年收入超过5亿元,并获得了小米、腾讯等知名投资方的支持。

早在2023年6月份,慧算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后因超过六个月未审理而过期。一年后,慧算账再次向港交所二次递交了招股书,目前尚未有进一步消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总收入计,慧算账于2021年至2023年各年均为中国最大的中小微企业财税解决方案提供商;按收入计,慧算账于2023年的市场份额为0.5%,是第二大竞争对手的近五倍。

(来源:慧算账官网)

慧算账的市场份额长期位列第一位,但公司经营情况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亏损阶段。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慧算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7亿元,5.16亿元及5.39亿元;同期分别亏损6.83亿元、5.06亿元及3.02亿元,合计亏损14.91亿元。

事实上,自从慧算账2015年成立以来,慧算账累计亏损了近20亿元。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末,慧算账累计亏损为19.64亿元。

慧算账的亏损情况与其在研发、市场推广、运营和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逐年增高的投入有关。

招股书显示,慧算账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64亿元、3.81亿元及3.03亿元。同期,慧算账的研发费用从0.7亿元增长至1.05亿元。

高昂的销售支出似乎并未提升慧算账的客户留存率。反之,2021-2023年,慧算账的客户留存率在逐年下滑。

据招股书披露的运营数据,直营模型下,2021-2023年,慧算账客户数量分别是15.42万、21.19万、21.12万;ARPU(每名用户平均收入)分别是1576元、1858元、1960元;相应的客户留存率是85.2%、84.9%、79.4%。

客户续约是慧算账能否留住现有客户,开拓新客户从而实现竞争力的增强与业务的扩大的关键,但从目前来看,慧算账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有信云

有信云是一家SaaS和PaaS提供商,致力于帮助零售企业进行业务数字化转型,以开发、使用和控制业务应用程序,而无需购买复杂的IT基础设施。

2024年8月23日,有信云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新招股书,股票代码YAAS,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此前,有信云曾于2023年6月2日在美国SEC秘密递表,后于2023年9月7日公开披露招股书。

虽然有信云主要是帮助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但该业务并未给其带来令人满意的业绩表现。

(来源:有信云官网)

在2022财年、2023财年(财政年度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和2024财年前六个月(截至2024年3月31日),有信云的收入分别为127.71万、89.60万和28.54万美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556.11万、255.55万和92.80万美元。

招股书显示,有信科技将营收来源主要划分为专业服务和支付渠道服务两大条线,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专业服务业务包括由公司PaaS平台和SaaS产品支撑的定制化CRM系统开发服务、附加功能开发服务、订阅服务。

具体来看,专业服务主要面向涵盖快消品、化妆品、食品和饮料等领域的零售企业——他们通常的销售人员超过50名,具有500-1000名经销商的对接需求,货物分布在5万至20万个终端商店,年销售额在1亿元至10亿元。

但近年来,有信云的营收不断下滑,这或许与客户流失有关。招股书披露,2023财年,使用公司专业服务和支付渠道服务的客户从33名减少到16名(22名流失客户被5名新客户抵消)。有信科技的客户流失率已从2022财年的32%攀升至2023财年的64%。而2024上半财年,公司通过专业服务和支付渠道服务流失了16名客户至5名客户(12名流失客户被1名新客户抵消),客户流失率进一步攀升至75%。

艾瑞咨询报告曾指出,近年来云服务厂商在经营中常面临获客成本与客户服务成本高、盈利困难等问题。对于有信科技这种客制化较强的企业而言,收入高度依赖大客户,也更容易受到客户续约和拓新的影响。

小结

2023年4月,国内HR SaaS第一股北森登陆港交所,给众多SaaS厂商打了一针强心剂。在此之前,国内的云厂商和SaaS企业基本上都是在2020年及以上完成上市的。

在电商红利的刺激下,以及AI技术的加持下,一批消费行业的数字化企业也在迅速崛起,并相继探索冲刺IPO之路,多点Dmall、百望云等均已成功。但从目前来看,中国消费行业的数字化企业想要上市还有两重阻力:

第一,规模化困境。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内大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意识是被教育上去了,数据自主、定制开发、本地化部署的特质却也被慢慢激发了出来。这也就导致了SaaS企业很难找到低成本、有潜力的复购率增长曲线,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做营销、客户维护,但获客效率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盈利问题。数字化企业最优质的客户群体是海量的创新型企业,但在新消费退潮的趋势下,新消费品牌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在资本追捧下迅猛成长。与此同时,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重重困难,尤其是续约率面临严重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股权融资自身向大模型等赛道集中,一些传统的SaaS企业、云厂商等不得不自降身价,硬着头皮上市。实际上,这也是因为过去部分国内SaaS企业上市时因部分收入来源于标准化的SaaS产品而享受到高估值,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依赖定制化的传统软件业务,其市场潜力受到质疑,估值回落实属正常现象。

在AICG等大模型崛起的趋势下,传统的云厂商、SaaS等数字化企业该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蓝鲨消费”(ID:lanshaxiaofei),作者:陈世锋,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