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美妆市场11月迎26.4%下滑?先别急着唱衰

作者:未来迹FBeauty发布时间:2024-12-18

最强寒冬?情况未必那么糟糕。

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中,化妆品零售总额在今年11月出现两位数跌幅,总额达434亿元,同比下滑26.4%;1-11月化妆品零售总额达4015亿元,同比下滑1.3%。

一时间,26.4%的跌幅引发业内“一片哀嚎”,但《FBeauty未来迹》发现,现实情况也没那么糟糕。

今年双11各平台纷纷提前了促销节点,因此导致一大波销售额被提前释放,所以,市场的真实情况需要结合10月和11月这两个月来看。经计算发现,今年10月和11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不仅没有下滑,还同比增长了4.3%。此外,一些细分品类也释放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所以,先别急着叹气!市场依旧有机会可寻。

10、11月同比增长4.3%,电商红利加速褪去

综合今年1-1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仅有1-2月、3月、5月、10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增长,其余且出现下滑,更有6月与11月这两个月出现两位数下滑。

不过,6月、11月的下滑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今年618和双11,淘天和抖音等电商平台纷纷将大促节点提前,导致大部分销售额提前了一个月进行“透支”。

那么,是今年双11不给力吗?其实也未必。将2023年10、11月的数据相加,并与今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去年这两个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865亿元,今年为902亿元,同比增长了4.3%。

并且,今年10月、11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位于近10年的峰值。

单就线上渠道来看,由《中国香妆》和《FBeauty未来迹》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和11月的线上化妆品共实现交易额1461.97亿元,同比上升5.02%。所以,今年双11大促的总体表现还是优于去年的。

但我们也可以发现,以往以双11为代表的大促节点,能够拉动全年化妆品大盘的增长。然而就今年情况来看,尽管10、11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实现了小幅增长,但对于大盘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

根本原因还是作为近年来拉动大盘增长“主引擎”的线上渠道增长越来越乏力。

由《中国香妆》和《FBeauty未来迹》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5大线上平台的化妆品交易总额约为5622.96亿元,同比增长6.84%;但交易量下滑了3.02%。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40308亿元,同比增长7.4%。

也就是说,美妆品类的线上增速还是略低于线上零售大盘,这也印证了当下美妆电商红利正在加速褪去这一趋势。

五大品类四个上升,面部精华释放良好增长势头

那么,美妆品类表现如何?

《FBeauty未来迹》获取到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淘宝、天猫、抖音这三大平台美妆品类共实现4926.5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86%;销量同比增长9.2%至56.01亿件。综合看下来三大平台的销售额与销量增长比较均衡,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五大主要品类中,四个品类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其中,美容护肤品类以3268.26亿元的销售额,占据了总销售额的66.3%,稳居最大规模销售品类,其次为彩妆、洗发护发、口腔护理、香水。

按增速表现来看,口腔护理品类的增长表现最佳,销售额与销量分别增长16.35%、24.32%;其次为彩妆,销售额与销量分别增长12.63%、12.06%。

尽管美容护理品类规模最大,但依旧实现了9.36%的增速,值得关注的是美容护肤的销量同比仅为2.85%,说明该品类的总体产品均价有所上升。

此外,洗发护发也实现了9.20%的销售增长,和22.75%的销量上升,销量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销售额,市场存在“卷低价”的可能。

香水成为唯一销售额下滑品类,同比下滑3.33%至110.3亿元,销量同比增长1.25%至1.2亿件。

再看更细分的品类情况,在今年1-11月的线上化妆品交易额TOP10细分品类中,面部护理套装以649.96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1,其次为面部精华、乳液/面霜、底妆、面膜。

尽管面部护理套装出现3.51%的下滑,但是总销售额依旧保持了4.89%的增长,说明面部护理套装的均价有所上升。

从增速表现上来看,面部精华的表现十分优秀,超过了乳液/面霜、化妆水/爽肤水这些常规护肤品类,销售额与销量均实现了两位数的上升,分别增长20.45%、16.26%。同时,精华的均价也远远超过其它细分品类,可见精华已经融入到了消费者的日常护肤过程中,并且拥有较大的价格提升空间。

此外,底妆的销售额与销量都实现了超20%的增长,其均价超过唇部彩妆等彩妆品类,保持在了100元以上,展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

面膜的销量尽管出现了17.66%的下滑,但是其销售额与均价都有所上涨。说明各种极致低价的引流面膜,已经被市场自动淘汰。更有品质和品牌价值的产品,开始成为市场主流。

总的来看,单个品类的爆发式的增长已经消失,但各个品类都开始趋于平稳增长状态。不过,依旧有一些机会品类开始显露,例如面部精华、底妆、眼部护理等。

进口化妆品总额七连降,欧莱雅集团优势依然突出

今年以来,如果说个位数增长是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常态,那么负增长就成了进口化妆品的常态。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化妆品进出口数据,今年1-11月我国化妆品累计进口金额为1068.83亿元,同比下滑9%;累计进口额为296289.78吨,同比下滑11.5%。其中,11月化妆品进口额为87.16亿元,同比下滑9.08%;进口总量为26562吨,同比下滑10.05%。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11个月,有9个月进口总额都呈下滑趋势,进口总量更是连续10个月下滑。并且8到11月的化妆品进口总额与总量的跌幅均维持在9%以上。

综合近5年的进口数据情况来看,从2022年起,我国进口化妆品总额就出现同比下滑,2023年更是出现两位数下滑,如今看来,这一趋势延续到了现在,可见进口化妆品持续遇冷。

尽管进口化妆品总体情况不佳,但是头部外资品牌韧性十足。今年1-11月化妆品线上交易额TOP10品牌中,仅有珀莱雅、韩束这两个国货品牌闯入榜单,其余皆为外资品牌,其中欧莱雅集团携巴黎欧莱雅、兰蔻和赫莲娜占据三席。

在去年珀莱雅销售额超过欧莱雅以后,欧莱雅今年似乎正在奋力追赶。目前,就线上表现来看,欧莱雅暂以125.28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一,珀莱雅以19亿元左右的差额位居第2,韩束位居第3。

可以发现,品牌之间的销售额差距并不大,例如第4名的兰蔻与第5名的雅诗兰黛之间仅差了2.4亿元,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结束之前,品牌座次还将发生变化。

回到市场的总体表现,2023年全年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4142亿,今年1-11月为4015亿元,也就是说12月仅需完成127亿元就能超过去年的总体表现。12月也将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月,因为今年化妆品市场能否完成任务、美妆TOP1品牌是否易主等,都将取决于这个月。

总体看来,在如今市场大环境遭受挑战的情况下,化妆品市场也“难逃一劫”,但也没有糟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正如欧莱雅、宝洁等在国外经历上百年周期的美妆集团,寒冬并非熬不过去,美业人还需用长期的眼光,在逆境中找到新生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Beauty未来迹”,作者:巫婉卿,编辑:刘颖,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