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瞭望 | 山西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

作者:新华社发布时间:2024-09-09

500多米深的煤矿井下,巨大的采煤机缓缓移动,矿工手持遥控器就能指挥采煤……4年前,潞安化工集团旗下的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开通了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煤矿开采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凭借传统产业攒下的老家底,以及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山西积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一批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在电力现货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调控下,传统火电企业纷纷开展机组灵活性改造,甚至加装电锅炉,最大限度提升火电机组的调节能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东辉 梁晓飞 王劲玉

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山西省在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以改革创新驱动为牵引,积极抢占新赛道,主动布局新业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五年来,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成倍增长,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跃升至54%,新能源汽车、氢能等产业链质效提升,各类新产品通过科技赋能持续迭代,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传统能源大省加速向“新”向“绿”转型。

追“新”逐“绿”抢占发展高地

数万平方米的车间内,180余台绿灯闪烁的5G自动引导车忙着供料、转运,经过17道自动化工艺后,一块块电池片以每片不到1秒的速度顺利下线。在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新技术以可见的速度进步着。

“谁能在百舸争流的光伏领域率先突破,谁就能拥抱市场。”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说,公司自2015年实现满产以来,光伏电池转化率每年提升超过0.7个百分点,小面积钙硅叠层电池转化率达到28.5%,从行业新秀快速成长为领军企业。

杨立友说,晋能科技目前拥有3个省级创新平台,已取得授权专利223项,在率先实现异质结技术量产的基础上,瞄准行业前沿技术持续攻关,努力推出更具成本优势的高技术产品。

如今,山西从传统能源大省迈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这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山西自身产业转型的迫切要求。在山西确定的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中,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有光伏、风电装备、氢能、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多条产业链。新能源,成为山西的一张“新名片”。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项目推进中心主任赵江燕说,去年山西光伏制造、风电装备产业链实现营收双双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随着建设项目接连投产,新能源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5年前试点启动时,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刚刚突破2000万千瓦。到今年6月底,山西新能源装机已超过5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不同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科技创新。“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山西省科技厅厅长刘俊义说,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山西开展了系列科技创新行动,力争在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去年12月以来,“晋创谷·太原”“晋创谷·大同”创新驱动平台相继揭牌,一批科技型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入驻,成为塑造新动能的重要载体。目前,山西已在能源领域布局建设了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8家省重点实验室、3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和10家新型研发机构。

随着新能源产业纷纷落地,“新能源+”的聚合效应正在显现。在山西大同,“输煤炭、输电力”正在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凭借冷凉的气候、充足的能源供给、较高的绿电占比,大同市积极推动数据中心、算力、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秦淮大数据、中联数据等一批头部企业集聚,去年大同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推动煤炭产业向“智”向“绿”

500多米深的煤矿井下,巨大的采煤机缓缓移动,矿工手持遥控器就能指挥采煤……4年前,潞安化工集团旗下的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开通了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煤矿开采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随着5G入井,智能化采掘、AI无人巡检、AI分析预警等应用越来越多,井下采掘作业等危险岗位累计减少300多人。”该公司5G+智能化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冀杰说,使用智能设备后,采煤工效大幅提升,生产能耗降低了,智能化建设的好处日益显现。

这是山西煤矿加快步入智能时代,提升兜底保障能力的缩影。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是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任务。试点以来,山西在煤矿智能化领域积极探路,率先实施智能煤矿地方标准,推动煤矿因地制宜加快智能化改造。

山西省能源局局长邓维元表示,目前山西已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矿,全省一半以上的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八成以上。去年,山西年产能180万吨以上的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工程已全部开工,到2025年,全省大型及灾害严重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伴随煤矿智能化建设提速,新的产业形态随之涌现。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山西太原,众多智能化厂商在山西投产研发制造,共同推动煤矿智能化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

今年3月,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负责运维的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说,这是我国首个煤炭行业专属的智能化赋能平台,平台储备了400多座煤矿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模型训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技术研发门槛,加快开发智能化产品。

煤炭开采智能化的同时,山西发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乌金”变“绿能”。

走进位于晋中市的吉利甲醇重卡车间,龙门架吊着车架游走在轨道上,流水线上工人有序地对零件进行焊接、组装,不到40分钟,一辆搭载甲醇发动机的重卡就装配完成。

“自2022年6月首批甲醇重卡下线以来,企业生产订单快速上涨,去年完成订单约3000台,销往全国10多个省份。”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醇氢生态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王军说,目前生产线每年可以生产甲醇重卡8000辆到1万辆,二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到每年5万辆。

凭借传统产业攒下的老家底,以及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山西积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一批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以氢能为例,山西具有明显的制氢成本优势,焦炭生产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含氢量约60%,使用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低。近年来,晋南钢铁、美锦能源、鹏飞集团等钢铁、焦化企业纷纷竞逐氢能赛道。截至去年底,山西焦炉煤气、化工尾气、电解水制高纯氢能力达3.1万吨/年,氢燃料电池运营车辆增至885辆。

晋南钢铁集团总裁张天福说,近几年,企业投资数百亿元推进低碳转型,依托丰富的焦炉煤气,开辟氢能发展赛道,布局实施绿氢、氢能重卡、氢冶金等项目,入围山西省氢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

不久前,鹏飞集团研发的20辆满载“乌金”的第二代氢能重卡往返天津港,全程仅需三次补能。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表示,这一晋津氢能零碳双向运输通道,开启了纯商业化运营氢能重卡长距离运输新的里程碑。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发布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政策,将加速推动氢能汽车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山西美锦集团的氢能项目(2023年5月摄) 王劲玉摄/本刊

市场化改革推动多能互补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挑战更加突出,新能源与传统火电机组加强优势互补势在必行。为此,山西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去年12月22日,经过连续33个月的试运行,山西率先在全国实现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

正式运行半年多来,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已汇聚156台火电机组、613座新能源场站、200多家售电公司和90余万用户,还有独立储能电站和虚拟电厂各4座。通过电力现货市场,能源供给方与需求方达成有效平衡。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现货市场处处长邹鹏表示,在山西电力现货交易市场上,一天24小时共形成96个电价,1千瓦时电在用电高峰时段最高能达1.5元,在用电低谷时段最低可以“0元购”。这样的定价机制,有助于引导用户在电价低谷时段增加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5月23日,受高温天气影响,山西省网用电负荷达当月最大值3337万千瓦,同比增长7.68%,午间新能源出力1976万千瓦,但晚高峰新能源出力仅342万千瓦,日内波动1634万千瓦,一天内出现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保供困难的双重压力。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发电侧、负荷侧、储能等各类调节资源自主参与系统调节,在新能源大发、日内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当天山西未发生新能源弃限电,新能源发电2.19亿千瓦时,实现了电力安全绿色供应。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行规则之一,就是优先消纳新能源电力。”邹鹏说,在电力现货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调控下,传统火电企业纷纷开展机组灵活性改造,甚至加装电锅炉,最大限度提升火电机组的调节能力。2021年4月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不间断试运行以来,全省火电机组日均增加顶峰发电能力约5%,用电负荷由晚高峰向中午低谷转移约200万千瓦,以市场化方式实现移峰填谷。

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运行的第15个版本的规则正在审定中。“之前有企业在调峰补偿机制中钻漏洞,拿到大量补贴,于是规则很快修改了;之前不显示可以参与市场的交易方,导致获客不透明,于是上线‘淘宝平台’,用电客户可以更换代理。”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电力交易员张帅说。

山西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常伟说,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的规则主要由参与市场的主体进行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后,能源局再进行研判签发。“山西成立了现货市场专班,专班包括所有在市场中交易的主体,相比主管部门,交易主体更了解市场,也知道漏洞在哪,有助于形成更加高效、透明的市场。”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