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沈一杭:如何打破燕窝市场的“甜蜜陷阱”?“黑燕窝”的健康底线

作者:中国绿会发布时间:2024-09-29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61cn67DVfJ_S0zFoaoZasA
作者:沈一杭

本文约3700字,阅读约6分钟

近年来,燕窝被认为是一种“高档滋补品”,被市场吹捧,更是被港剧集集推高。但随着燕窝市场的火爆,各种乱象也随之而来。


碗形的燕窝原材料。摄影:Ediblebirdsnest(CC-BY-4.0)


过去,燕窝主要从天然石灰岩洞穴中采集,婆罗洲的戈曼通洞和尼亚洞是最著名的采集地之一。在一些地方,燕窝采集者(菲律宾称之为“busyadors”)发现,燕窝的产量大幅下降,同时出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死亡现象。笔者感叹:如果要采集天然燕窝,真的是关乎洞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事情。上图是在泰国鸟巢岛(Ko Rang Nok)的洞穴中,摄影师在2014年5月拍摄到了一张天然的燕窝照片。请看岩壁上的碗状物,就是天然的燕窝。摄影:Asean5(CC BY-SA 3.0)

所谓“燕窝”(英文:Edible bird's nests),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用燕子的唾液和一些其他物质筑成的巢,主要产自东南亚地区。燕子(特别是金丝燕),会把自己的唾液和一些植物纤维混合在一起,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像碗一样的巢。这个巢,就是我们常说的“燕窝”了。因为金丝燕等燕子分泌的这种特殊的唾液,富含蛋白质,粘性很强。所以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燕窝是一种珍贵的食材,但实际上,它的营养价值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上图来源:封面新闻在2024年9月26日发布的报道,以及其他媒体的跟进报道

2024年9月,据封面新闻的一篇调查报道,揭露了燕窝市场的诸多乱象,再次引发了社会对这一传统滋补品行业的高度关注。

据报道,部分商家通过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售卖所谓的“野生洞燕”,并声称这些黄色或红色的燕窝比市场上常见的白燕窝更具营养价值。但经过检测之后,却发现这些燕窝存在亚硝酸盐、霉菌严重超标的问题,某些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甚至超过国家标准160倍!

此外,销售者通过虚假宣传、不合规的销售手段来规避监管,误导消费者。最搞笑的就是,一些商家声称产品“进口”,啥叫进口?结果记者咨询客服之后,原来所谓的“进口”,实际上指的是“进入到嘴巴里”!何其荒谬,恰恰是这类商家,一直在法律和伦理边缘游走,卖得还贼火爆。这一系列乱象,无疑暴露出了燕窝行业存在的严重监管漏洞,背后隐藏的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威胁。


热那亚市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一只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的标本静静地陈列着。图片来源:Hectonichus

燕窝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印度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unicolor),它是雨燕科的一种小型金丝燕,广泛分布于斯里兰卡和印度西南部的山区,常常群体繁殖。印度金丝燕通常在垂直的岩壁上筑巢,巢穴形状呈半碗状,由雄性雨燕用浓稠的唾液粘合而成,巢色洁白且光滑,可容纳两枚卵。虽然金丝燕的巢穴相对无味,但人们仍将其采集后与鸡肉、香料和其他调味品混合,制成所谓的“燕窝汤”,传说具有壮阳功效。上图2013年12月在印度喀拉拉邦泰特卡德,摄影师Kannan AS拍摄到的印度金丝燕(Aerodramus unicolor)飞翔影像。(CC-BY-3.0)


在“资本之手”的运作下,燕窝被认为是“滋补佳品”,在我国备受追捧。让人觉得,它不光是传统中医的滋补佳品,还是许多消费者追求健康、提高免疫力的选择。加上港剧、穿越剧的各种渲染,使得燕窝更是让人觉得活脱脱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长期以来,正是因为这种高价、高需求,燕窝市场也逐渐成为不法商家“钻空子”的温床。燕窝的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并不比其他食物高出很多。

但是,燕窝的产量有限,采集过程比较困难,若真是燕窝,恐怕燕子数量翻100倍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某些地区,燕子数量的锐减以及不明原因的高死亡率引发了人们对燕窝采集活动可持续性的担忧。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加强对燕窝采集活动的监管,并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限制采集季节和数量、保护燕子栖息地等。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燕窝的主要产地、出口国。数据显示,2014年,印度尼西亚的燕窝年出口量高达2000公吨,稳坐全球燕窝生产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是马来西亚和泰国,年出口量分别为600公吨和400公吨。菲律宾的燕窝产量相对较少,仅为5公吨。

燕窝产业不仅带动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了不少国家的支柱产业。以印度尼西亚为例,2014年,燕窝产业对该国的GDP贡献率达到了0.5%,相当于其渔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在泰国,燕窝贸易更是蓬勃发展,年贸易额高达200亿泰铢。

全球范围内,燕窝产业的规模更是惊人,2014年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85亿美元。

报道中提到的“野生洞燕”概念,正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天然”、“野生”产品的盲目信任进行炒作的典型例子。通过所谓的“野生”、“未加工”、“原生态”等标签,这些商家赋予了普通燕窝更高的“价值”(售价),以高价销售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事实上,这类深黄色或红色的燕窝,不仅没有商家声称的“矿物质丰富”;相反,更因为加工不当或故意熏染,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笔者认为,燕窝市场之所以乱象丛生,不仅仅是因为商家的道德缺失,更是因为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偏差。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合规的燕窝产品通过层层伪装,甚至在表面上看似合法,但实则隐藏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这些商家通过更换店铺、账号,利用电商平台的机制漏洞逃避监管;另外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虚假宣传、炒作概念,误导消费者将这些问题产品视为“更优质”的选择。这种操作方式,既规避了监管,又利用了消费者对滋补品的盲从心理。

难道查不出来?监管部门、电商平台运营商若是真想查、真动手查一查的话,以现代的检测技术和溯源手段,恐怕并不是什么难事吧?

图:值得点赞的是,也有较真的消费者。笔者发现,比如据中国法院法2019年的消息,一名消费者花了3198元在网上购买燕窝(商家称其所售燕窝为泰国进口),然后发现产品存在标签不全、来源不明等问题,遂向商家要求退货退款并索赔。法院经审理后支持了消费者的诉求,判决商家退货退款并支付十倍赔偿——赔了31980元。图片来源:中国法院网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对燕窝的进口、生产、销售进行全链条的严格监督,不仅要加强对亚硝酸盐含量和产品卫生标准的检测,还要对溯源码系统进行更新和升级,确保消费者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产品来源和质量信息。此外,对于那些通过直播平台、社交平台进行售卖的商家,电商平台应主动承担起审核和监管的责任,建立更为完善的追踪和处罚机制,认真处理消费者的举报,不要总是等到媒体曝光才被动行动。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就应迅速处理、严重时封禁商家账号,做好后台分析、商家的信用管理,别让他们换个马甲、就能继续运营了,否则那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燕窝市场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相关部门从源头抓起,对燕窝的整个产业链进行全面监管。从进口环节的严格把关,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再到销售环节的严格审查,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要加强对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并完善溯源体系,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所购买燕窝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同时,电商平台也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和惩处。

不过说来说去,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如此猖狂的交易。所以,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要盲信所谓的“药效”,说白了它就是个食物(有时候还是个化合食物),不见得如你想象中的那般高营养、高滋补。


美国芝加哥唐人街一家商店中的燕窝(2006年11月)。作者:Maisnam

燕窝,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燕子吐出来的口水混合其他物质做的窝。以前啊,人们都是去山洞里采集,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专门建了大楼给燕子住,让它们在里面造窝。这些燕窝啊,根据颜色、形状和燕子的品种分了好几档次,最贵的“血燕”据说还带点儿血色,能卖到天价。不过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这“血燕”的颜色不是燕子吃了什么补品,而是跟住的地方环境有关系。而且,这血燕里可能还含了一些对身体不好的东西。



天然的燕窝早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随着对燕窝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天然洞穴逐渐被专门建造的燕屋所取代。所以在东南亚地区,人们专门搭建人造建筑来吸引燕子筑巢,然后去收获燕窝。上图是一座典型的金丝燕屋,位于泰国北碧府班揽。这座燕屋的设计是专为金丝燕筑巢而建的。摄影:Alexander S. Heitkamp(2007年)(CC BY-SA 3.0)

大家可别被它的高价给忽悠了。别太指望它能“包治百病”。那些什么“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功效,听听就算了,别太当真。

毕竟,燕窝再好,也补不了你熬过的夜。想要身体棒,均衡饮食、多运动才是硬道理。别把燕窝当万能药了,它可没那么神!


(注:本文为来稿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 | 沈一杭

编辑 | 绿茵

收稿日期 |2024年9月27日

排版 | 绿叶

读者来稿·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黑燕窝”调查①:致癌物最高超标160倍,对“进口”宣传辩称是进入嘴里|封面深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260881322495883

维基百科:燕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ible_bird%27s_nest

Hobbs, Joseph J. (2004). "Problems in the harvest of edible birds' nests in Sarawak and Sabah, Malaysian Borneo".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3 (12): 2209–2226. Bibcode:2004BiCon..13.2209H. doi:10.1023/b:bioc.0000047905.79709.7f. S2CID 34483704. A few species of swift, the cave swifts, are renowned for building the saliva nests used to produce the unique texture of this soup
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04BiCon..13.2209H

Distribution of Edible-nest Swiftet (Aerodramus fuciphagus). Resident range: dark green Data Source: Phil Chantler, Gerald Driessens: A Guide to the Swifts and Tree Swifts of the World; Pica Press; Mountfield 2000; ISBN 1-873403-83-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ible-nest_swiftlet


The remote island of nest gatherers
https://www.bbc.com/reel/video/p07fnkb5/the-remote-island-of-nest-gatherers


中国法院网:男子网购燕窝要求退货退款并赔偿 获法院支持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10/id/4520451.shtml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