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第二季收官完结,观众和媒体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
根据彭博社一篇深度报道所述,《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在商业层面的表现不及预期。这部备受好评的动画剧集两季总投入高达2.5亿美元,却未能实现盈利。
对于剧情,有观众认为第二季的结局过于仓促,部分角色的命运处理得不够圆满,甚至有“烂尾”之嫌。豆瓣评分从开分的9.2分下滑至8.7分,显示出观众对结局的不满。
从影视技术角度来看,该片的特效和制作水平超水准发飞,每一帧的场景都可以截成壁纸。当然,这样的评价依然能说明拳头对该影视改编的巨大投入。
近年来,游戏IP改编影视作品频频创造票房神话,《超级马里奥》电影更是斩获近14亿美元的惊人成绩。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拳头游戏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没有像其他游戏公司那样将IP授权给好莱坞制片厂,而是选择自主投资制作,以求保持对作品的完全掌控。
《双城之战》的制作成本远超预期。
根据该剧执行制片人Paul Bellezza向彭博社透露的数据,拳头游戏在两季内容上的总投入约2.5亿美元,这包括了制作成本和营销费用。《综艺》杂志报道称,Netflix和腾讯分别为每集支付约300万美元的播放权费,但这些收入总和还不及总成本的一半。
更令人困扰的是,这部剧集在商业转化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第一季播出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商业化计划,制作团队未能给游戏内道具设计师预留充足时间开发相关主题商品。虽然吸引了大量新用户注册账号,但受限于游戏本身的高门槛和社区环境,真正留存下来的新用户并不多。
面对这一局面,拳头游戏在第二季做出了调整。公司给予团队两年时间开发游戏内商品,推出了多款《双城之战》主题皮肤,价格从10美元到250美元不等。这些举措收到了一定成效,公司发言人表示上个月创造了历史最高月收入。
尽管如此,巨额投资的压力依然存在。2024年初,拳头游戏裁减了11%的员工,重组了娱乐部门,暂停了其他改编项目的开发。娱乐部门总裁Shauna Spenley和运营主管Ken Basin相继离职,标志着公司在好莱坞的扩张计划暂时搁浅。
根据GamesLearningSociety.org的文章,《英雄联盟》的玩家基础和收入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下降。2019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亿,而到了2020年下降到了8800万,收入也从14亿美元下降到了12亿美元。
英雄联盟的玩家群体正在经历“老龄化”现象,新玩家的加入速度低于老玩家的流失速度,导致整体玩家基数下降。
尽管如此,英雄联盟仍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MOBA游戏之一。换句话说,电脑端游的玩家数量整体进入下滑趋势,但暂时没有其他同类型游戏能代替《英雄联盟》的存在。
对于《双城之战》的商业表现,外界评价褒贬不一。
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是商业决策的失误,而拳头游戏的态度则透露出不同的思考维度。Tryndamere在回应中强调,公司的目标不是短期获利,而是为观众创造长期价值。"我们卖皮肤是为了制作《双城之战》这样的作品,而不是相反。"这句话似乎为阐述拳头游戏与传统商业思维的本质区别。
这种价值取向在游戏行业并不常见。大多数游戏公司选择将IP授权给好莱坞制片厂,以规避财务风险。
任天堂在1993年《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失利后,曾长达三十年不再尝试电影改编。相比之下,拳头游戏愿意承担巨大投资风险,在电竞业务上持续投入十多年而不计较盈亏,显示出其独特的经营理念。
2016年,暴雪改变游戏IP《魔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收入为4.391亿美元,其中中国观众贡献了约一半的票房,而美国市场仅为4700万美元。电影的成本高达1.6亿美元,最终导致亏损约1500万美元,最终《魔兽》系列电影只拍摄了一部便收场告终。
展望未来,拳头游戏表示将继续制作《英雄联盟》的影视作品,但投资规模会有所调整。
公司也在探索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通过游戏道具、周边商品、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来平衡制作成本。正如律师事务所Pryor Cashman的合伙人Simon Pulman所说:"如果他们看到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就会加大投入,就是这么简单。"
《双城之战》的案例为游戏行业提供了深刻启示。在IP价值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回报,如何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行业思考的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然游戏”,作者:高凌朗,编辑:飞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