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启动的泛能业务,让新奥集团成为了行业里率先看到未来的人。
从清洁能源起家,却志不在能源,而在能源产业的数智化赋能。伴随着近年AI等数智技术的飞速进步,新奥构想中的能碳数智化服务迅速落地成为现实,且不断迭代进化。
当能碳数智化进入竞赛的下半场,产业转型的当务之急,在于探索出一套符合能源用户需求特点的解决方案,“只有每一家企业都能清楚自己的碳足迹,能管理自己的碳足迹,国家的‘双碳’目标才能实现”。
新奥希望在未来十年里成为生产产业智能的企业。
AI+能源,一匹布的科技含量
如何用AI赋能能源,染好一匹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而随着欧盟碳关税政策逐步落地,海外市场对国内出海产品有严格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要求。如果印染产品延续粗放式生产,过程不注重节能降碳,产品碳足迹不达标,出海订单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行业竞争优势大打折扣。
数据显示,一个中等规模的印染厂每年产布量高达2.5亿米,其能源成本为4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热成本占比近50%。由于供能品质不高和管理粗放,导致热损失约为10%,耗费高达200万元人民币,这些真金白银的损失最终都落在了企业头上。
对于环保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的印染业来说,一场绿色化、数智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位于宣城市郎溪县的远华纺织是行业中的一员,拥有印染、印花前处理设备、定型等27条生产线,日产能力100万米。印染行业能源成本占比高、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高、能源波动和长输热损大、工艺温度控制不精准等普遍痛点对该企业具有同样的挑战。
以工业为代表的生产过程极其复杂、精细,种种生产细节就像一堆积木块,会衍生出无数种排列组合。在深入研究了企业的生产全流程后新奥发现,印染行业中的染色这一个环节,尤其是染缸这一个设备,是造成能源浪费的关键症结。
具体而言,目前印染行业采用的蒸汽间接加热染液的工艺,一方面通过间接加热并控制蒸汽流量进行染色,带来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布料升降温过程与工艺曲线贴合度不高,进而影响到印染良品率。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新奥泛能网打造了染缸运营智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在线下,改蒸汽加热为直燃机加热,用微燃机替代“大锅饭式”的蒸汽供热管网。每一个微燃机+染缸构成微循环,同时又给每一个染缸安装了能碳智控一体机,并连通云端AI,让供能和管控都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从“能耗双控”走向“碳排放双控”,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已无法单纯依赖于技术先进性,而需要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有分析指出,如果企业的节能降费的目标是25%,通过更换设备可实现其中10%到15%的目标,但这属于“低垂的果实”,很难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还有一部分企业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设备系统的调优,也可以带来5%的优化效果。而真正拉开企业之间独有优势的降碳方法,是以打通各个独立设备,统筹全局的数智化能力,为企业带来最后的5%到10%、甚至更高的优化效果。
以该项目为例,新奥泛能网基于智控系统可动态的“预测性调节”控制上述微循环,实现感知-预测-分析-优化执行的智能生产。染色的核心工艺指标是温度,而工艺的提升决定了工厂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赋能生产,深入工艺,这也是泛能网落地产业实践并不断迭代的重要能力。染色时存在的“控温曲线”过去主要依靠“反馈调节”,也就是偏离以后再纠正的方式来实现“温度跟随”。但泛能网使用AI可用“预测调节”替代“反馈调节”,用仿真大模型把传统加温通用知识沉淀起来,在云端通过AI算法不停预测,并下发给边侧一体机进行策略分发,最终指挥终端燃烧器、控制器、染缸等设备。据了解,这套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超过99.7%的工艺匹配度,一次成品率保持在99%以上。
这一套组合拳最终带来的成果显著,其中,线上智控能力在改造设备节能的基础上,又带来6.1%的节能率和5%的一次成品率提升,最终助力远华纺织年节省费用280万元,年降碳24万吨,以及每百万米布生产成本降低1.6万元。
能碳智能 能源领域的“自动驾驶系统”
新奥能源副总裁、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即新奥泛能网)总裁程路将泛能网持续打造的智能能力描述为能源体系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持续训练,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的智能能力,最终能为各个行业及企业带来复杂能源方案的决策智能、能源管理及运行智能自治,让业主无形无感,简单便捷地完成能源的智能管理,自动全方位降低能耗、碳排放与能源成本。
对能源管理领域来说,AI和产业大模型的应用带来的革新,就好像自动驾驶技术的L1到L4,进化之路尽管曲折,但实际效果是一场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远华纺织的案例,将打开印染行业全面节能的想象空间。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规模较大、产业链最完整的行业,仅华东地区就有5万台染缸,年耗能接近4000万吨标煤,如果都能通过能碳智能化管理提升20%能效,节省的能源将相当于一个大型钢铁厂一年的用能水平。
不光是工厂场景,泛能网还在公建与园区场景中,沉淀了多种终端用户数智化经验。例如,在公共建筑场景,基于端边云⼀体化协同架构,将暖通空调系统的运⾏机理与智控算法深度融合,既能提升供能品质,又带来额外15%节能,同时降低人员、维护及托管运营成本30%左右。在园区场景,泛能网荷光储智慧运营可助力工商业储能、光储一体化、光储直柔、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实现少人值守,提升30%-50%管理效率;还可以优化运行策略,通过荷光储一体化协同控制提升5%-15%的项目综合收益。
能源行业以其庞大的体量和基础性的地位,构筑了现代社会运作的坚固基座。能源系统一小步的提质增效,就会带来社会整体的巨大收益和福祉。这正是能碳智能化真正的意义所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