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科学家组团授课,院士学长送寄语……海淀名校这堂课不一般

作者:京城教育圈发布时间:2024-10-01

科学家们组团授课,院士们送出寄语,中国科学院的老科学家、艺术家们倾情演唱……9月21日,北京市八一学校群星璀璨,点燃了学生们的科学梦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为弘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树立科技报国理想,助力青少年传承科学家精神,9月21日,“弘扬科学家精神 点亮科学梦想”主题教育活动在北京市八一学校隆重开展。

活动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承办,海淀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怀柔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八一学校协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党委书记牛震云出席活动。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以及来自怀柔区的中小学师生共同参加活动。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主持本次活动。

0 1

弘扬科学家精神

点亮科学梦想

顾秀莲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弘扬科学家精神 点亮科学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的有力举措,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生动实践。她希望广大青少年深刻领悟科学家精神内涵,学习传承科学家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崇高情怀和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奋力实现人生价值、书写无悔青春。

吴朝晖副院长指出,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始终坚持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和激励全院科技工作者,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走在前、作表率;始终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通过开展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品牌,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引领青少年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未来力量。

于英杰书记要求首都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战略部署,坚持立德树人,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全面构建固本铸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拔尖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增强科教育人合力,奋力书写建设教育强国的北京篇章。

0 2

重温老一辈科学家感人事迹

点亮青少年心中的梦想之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科学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学家精神则是引领科技创新的信念之光。重温老一辈科学家感人事迹,讲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奋斗故事,点亮青少年心中的梦想之光,激励青少年在未来世界徜徉翱翔科学。

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演出活动在合唱《我的名字叫科学》中启幕。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用一曲悠扬动人的歌声,赞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展现科学温柔而深邃的魅影。

中国科学院文联朗诵艺术团刘晓霖、姚琦老师,深情朗诵诗歌《郭永怀,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缅怀“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以命护件、舍家殉国”,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烈士的牺牲并不是结束,而是光明的开始。郭永怀院士求学卫国、学成报国、以身殉国的光辉事迹,像一团火焰,照亮并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著名朗诵艺术家郑健康、张松松联袂朗诵诗歌《等待》,他们站在颇有年代感的照片下,娓娓道来“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以身许国、夫人许鹿希默默等待一生的故事。

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为“两弹一星”研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许鹿希不仅成就了丈夫的梦,也无形中助推了核的发展。科学家夫妇将青春、热血全部倾注于国家发展之上,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0 3

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

“大手拉小手”,接力奔跑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接下来,观众们聆听科学家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微课堂。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薛其坤院士,为在场师生带来微课《科学之路》。

他分享了自己在科学道路上的几个小故事。

从小时候懵懵懂懂地“长大后想当科学家”,到青年时期为了在国际会议上演讲苦练英语口语,再到为了破解科学难题,历经四年制备一千多个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的实验样品。他告诉同学们,“科学研究要追求极致,其背后实际上就是勤奋。”

今天,薛院士仍然带领着团队在微观世界里遨游驰骋,在世界科技海洋里劈波斩浪。“最重要的是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当你有了信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经受着什么样的考验,都会因为有坚定的信念而笃定向前、乐此不疲”。

他勉励同学们,科学之路可能坎坷不平,但路上永远不孤单。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大手拉小手”,接力奔跑,希望同学们奋力在人生之路上奔跑出每个人的精彩。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聚焦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先驱者,北京理工大学龚竹芳老师,为我们讲述《电车逢盛世 乘风越春山》 ——孙逢春院士的故事。

从一片虚无到如今的生机勃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起步、高速发展到黄金时代,孙逢春院士都参与其中,几十年坚守在这个领域,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诸多“第一”:制造出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第一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监测平台......

而这些“第一”,源于他手绘上千张图纸验证计算、24小时连轴转的不辞辛劳,在零下37度的冰面上亲自试车......他用爱国奋斗的精神,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刻印下道道闪亮的车辙,继续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沐风飞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潘翀,带来微课《启航星辰大海》。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少年时期的航天梦,从儿时背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到中学时关注旅行者一号带入太空的磁盘唱片,再到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像海绵一样求学。

他还为同学们讲述了流体力学家、北航奠基者陆世嘉的故事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北航首批学生王永志院士的故事。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路上,无数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用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寄语同学们启航自己的星辰大海,热爱科学,不负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上绘出自己的精彩。

0 4

“用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指挥行动”

科学家们如星光般照亮探索之路,现场大荧幕播放微视频《星火相传:科学精神与梦想之光》,视频中,一位位科学家为青少年送出寄语,让我们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共筑科技强国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袁亚湘:“希望大家在科研活动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学会科学知识,领悟和弘扬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八一学校校友吴一戎:“八一学校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方法,我们现在的教材知识是近百年来产生的科学最核心的内容,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并拓展阅读,培养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 “一定要用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指挥行动。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在科研方向上一定要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

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 “建设科学强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培养青年的一代,都需要进步发扬和学习科学家精神。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 “一个强烈的爱国热情,才会给你巨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的重大任务,才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怀柔区第一小学、怀柔区第六小学、怀柔区实验小学,怀柔镇中心小学的师生联合上演情景剧《“科学之光”,照亮心灵——科学家精神读书分享会》。

接下来,八一学校学生刘沐真,郑重地向全国青少年发起倡议,并宣读倡议书《传承科学家精神》。

领导致辞

《传承科学家精神》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少年强,则国强;学科学,当自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当我们叹宇宙浩渺、神舟飞天;当我们看蛟龙潜底,探秘深蓝,我们不能忘记为科学事业默默奉献、开拓创新的科学家们。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我们为担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而奋勇向前!在此,我们向全国的青少年发出倡议:

我们要志存高远,树立为科技强国奋斗的远大理想,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科学兴趣,坚定探求真理;

我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保持好奇心、求知欲,阅读科学书籍,参加科技活动,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为未来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持之以恒,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向上、强健体魄,自立自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勤于思考问题,大胆创新想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崇尚科学,向科学家学习,传承科学家精神,点亮科技梦想之光,争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倡议人:北京市八一学校 刘沐真

2024年9月21日

请向上滑动阅读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韩景阳,为本次活动专门创作了《礼赞科学家》,展现年轻一代对科学家的赞颂敬意与传承的决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集体朗诵。

0 5

“科学研究中,

天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活动期间,八一校园记者站的学生记者,对薛其坤院士和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成员进行了采访。

薛院士对大家说:在科学研究中天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勤能补拙,便是这个意思。在追逐一个重要的科学目标的过程中,很多实验和每天生活中的趣事是一样的,投入其中便能发现非常多的快乐。大家一步一步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能到达追求极致的顶峰。科研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好实验、获取科学的数据,与对数据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科学观点,一样重要。最后,用最简答质朴的语言去概括一个复杂的事物,让大家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是每一位科学家要做的事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老一辈科学家们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更是让每个同学心中燃起对科学的热情和向往。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北京市八一学校‍‍‍‍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点分享

戳在看

求点赞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