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黄福涛|日本诺贝尔奖成功之道:对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的启示

作者:一读EDU发布时间:2024-10-08

编者按:2024年10月7日,新一届诺贝尔奖“开奖周”启幕。作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已走过了120多年的光辉历程,它见证了无数杰出人士的卓越贡献,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追求卓越。此前,一读曾梳理过近20年来诺奖获奖者数据(详见:近20年诺贝尔奖大盘点,细数获奖者与中国的千丝万缕 | 一读·有数 ),从获奖者工作单位所属的国家来看,日本排在亚洲首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日本学者获得诺贝尔奖?今天,一读EDU(ID:yidu_edu)与您分享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的一篇文章,从学术成就、研究背景到职业路径,从政策环境到资金支持,全面解析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之道。而这不仅是对日本科研成功的一次剖析,更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发展的一次反思与启示。

黄福涛,现任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浙江大学兼任教授(2018年至今)。同时,担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基准协会理事、Richmond,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董事会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课程开发、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种语言在国内、日本以及国际主要英文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

诺贝尔奖作为全球科学、文学和和平领域的最高荣誉,反映了获奖者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的杰出贡献。自1949年湯川秀樹首次获得物理学奖以来,日本已诞生了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特别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表现突出。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日本科研的世界领先地位,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将通过分析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特点、获奖原因与环境,探讨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科研发展的建议。

01

日本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论在学术成就、研究背景还是职业路径上,都呈现出一些共性,这为我们理解其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提供了线索。

1. 获奖者的年龄与长期积累

一个显著特点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获奖年龄较高,通常在65岁左右,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偏高水平。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通常在50岁左右即获奖。根据STI Horizon 2022年的数据,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日本获奖者从完成核心研究到获奖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30年,而欧美科学家的等待时间通常为20年左右。这一差异反映出日本科学家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关键性研究,并使其被广泛认可。例如,2016年获得生理学与医学奖的大隅良典教授,在其研究领域积累了数十年,最终才获得这一殊荣。这表明,日本科研体制能够支持科研工作者长期专注于基础研究,并鼓励他们耐心等待成果的全面验证。

2. 基础研究的突出地位

诺贝尔奖的颁发重点之一在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以基础科学为核心,这与日本政府对该领域的持续关注密切相关。自21世纪以来,日本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三大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19项诺贝尔奖,占其总获奖人数的68%。这反映了日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长期投入。例如,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都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科学家能够在高风险领域长期深耕。通过稳定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日本政府确保科研人员能够专注于具有长期影响力的基础研究。

3. 国际化的学术背景

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中,超过一半的人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这些科学家在世界领先的学术机构中汲取了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并与全球顶尖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相关数据显示,16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中,有12位曾在国外工作或留学。例如,物理学奖得主南部陽一郎教授长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并最终加入美国国籍。他在国际科研合作的背景下完成了对称性破缺理论的关键研究。另一些得主,如生理学与医学奖的山中伸弥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担任客座教授期间,进一步拓展了其科研视野,并推动了iPS细胞研究的突破。

02

日本诺贝尔奖的成功环境

日本科学家能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与整体科研环境的构建

1. 政府对基础科研的支持

日本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在每年的国家预算中,基础科研的经费占据了较大比例。2020年,日本科研总投入约为18万亿日元,其中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约为3.6万亿日元,占总经费的20%左右。这一政策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长远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特别是在一些周期长、回报慢的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和化学,日本政府的持续投入为相关研究的突破创造了条件。此外,日本还通过设立特别研究经费、国家级科研项目等形式,支持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立了多项国家级科研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并鼓励科研工作者挑战未解之谜。

2. 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的联动

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数出身于日本国内顶尖的国立大学,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这些高等学府不仅具备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学术资源,还通过推动国际学术合作和人才培养,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例如,京都大学培养了包括朝永振一郎(物理学奖,1965年)、福井谦一(化学奖,1981年)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的科研机构,如理化学研究所和国立科学研究所等,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开放和包容的学术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跨学科的创新研究。

3.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促进

日本的科研体系非常开放,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日本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数据显示,16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得主中,有12位曾在国外留学或工作。例如,湯川秀樹教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对中微子理论的深入研究,最终为其赢得194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派遣科研人员赴海外进修、合作研究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的广泛参与,日本科学家能够及时掌握全球科研的最新动态,提升其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例如,物理学领域的“南部-小林-益川理论”就是在广泛的国际合作背景下诞生的,显示了国际合作在重大科研突破中的关键作用。

03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尽管日本在诺贝尔奖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近年来其科研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博士生人数减少、科研经费缩减等方面。

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科研断层

随着日本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剧,科研队伍的更新和年轻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大难题。数据显示,2019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比例降至20%,远低于30年前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企业,而非继续学术研究,这对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已开始实施一系列促进年轻人进入科研领域的措施。例如,文部科学省通过提高博士生奖学金、提供更多的研究项目机会等,鼓励年轻学者专注于学术研究

2. 博士生人数减少与科研人才断层

另一个困扰日本科研体系的问题是博士生人数的减少。2000年,日本有约2.1万名博士毕业生,而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5万。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快速就业,而非继续深造。在自然科学领域,这一趋势尤其显著。为此,日本政府正试图通过各种措施逆转这一趋势。例如,通过提供更多的海外留学机会和企业研究资助,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学术研究。

3. 科研经费的优化与资源配置

虽然日本政府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科研经费的分配也面临挑战。为了优化科研经费的使用,日本政府正在推动科研项目的优先级排序,确保资源能够集中用于具有长期影响力的基础研究项目。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例如,文部科学省近期设立了10万亿日元大学基金,旨在支持日本顶尖大学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中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04

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资源优化来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日本在诺贝尔奖上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启示。

1. 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

日本的成功证明,基础科学是推动国家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动力。中国近年来在科研经费上有了显著增长,2021年科研总投入约为2.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占比为6%。然而,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与日本相比仍有差距。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并优化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向,确保更多的资源能够用于推动长期的、前沿的科学研究。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资助,推动产学研结合。

2. 提升高等教育的科研能力

中国的顶尖高校近年来在科研产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日本相比,仍需在科研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方面加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的联动,为年轻学者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并加强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的学术创新。

3. 推动科研国际化与合作

日本科学家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国应继续加强与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通过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同时,鼓励更多中国科研人员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未来,中国可以通过推动更多的国际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研影响力。

4. 关注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

日本在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通过增加博士生奖学金、为年轻学者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机会,中国可以进一步激发青年人的科研热情。此外,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指导与支持,帮助他们在科研生涯的早期阶段取得突破性成果。

05

结语

日本在诺贝尔奖领域的成就,不仅是其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也为全球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中国而言,通过加大基础科学投入、提升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的联动、推动科研的国际化合作和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未来有望在科学创新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球科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福涛

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一读EDU观点和立场,如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好消息

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教育报告,请使用电脑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注册登录 "教育研究与院校治理工作台",免费下载近 300份教育报告、专家ppt(需使用电脑)

https://ai.squarestrategics.com/assistant-cn/prophet-library?_page=knowledge&source=1008A ‍‍‍‍‍‍‍‍‍

黄福涛|大学排名“跌跌不休”,是危机还是转机?

全球科研版图重塑:高被引论文的两大阵营

黄福涛|高校出海,图什么?

·教育报告、学术论坛精选PPT、访谈原文等资料等分

合集|近百份教育前沿报告(附下载)

全球报告!一文读懂AI人才培养与教育政策新走向(附下载)|一读·有料

最新!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来了!(附下载)|一读·有料

一文读懂斯坦福《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可下载)|一读·有料

一文读懂四种不同类型的审核评估自评报告(附下载合集)|新一轮审核评估

中美元首会晤,或将扭转报告中的这一数据(内附门户开放报告中英版) | 一读·有料

(内附报告完整版)深度解析这个国际组织发布的“四大教育报告”|一读·有料

高校曝光!第二类第2种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应该这么写!

新一轮审核评估自评报告(110页附链接)|桂林理工大学

新一轮审核评估自评报告(144页可下载)|兰州理工大学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 | 数字化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内附完整ppt)

李政涛: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内附报告完整PPT)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