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Safe
更迭史
你已经多久没有用过 MagSafe 了?
在网上刷到这个话题时,我才想起那根随 MacBook Pro 附赠的磁吸充电线。
对我这样经常背着电脑出门的人来说,一根可以同时给手机和电脑充电的USB-C线确实更方便,但这并不影响 MagSafe 的特别之处。
我想很多人都赞同,这是苹果的传奇设计之一,它收获的美誉足够多了;但这也是苹果产品中最曲折的设计,两次登台,一次移除,起伏跌宕的产品变更,浓缩了一场由技术更迭引起的冲突。
2006 年 1 月,Macworld 大会的舞台上,乔布斯发布了首台使用 Intel 处理器的 MacBook Pro,也是 MagSafe 技术首次亮相,从此以后,接口这个东西,就与苹果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MagSafe 中的 Mag 是 Magnetic 的缩写,表示磁性的意思,苹果将其作为充电接口的功能,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自动将充电器与 MacBook 吸附起来,在发布时,乔布斯直言不讳地讲:
A great little invention.——这是一项伟大的小创新。
这项小创新的伟大之处,源于 MagSafe 的后半个单词「Safe」——不仅让用户更轻松地对接充电器,还通过一个小小的磁吸,解决了电脑的安全问题。
苹果意识到,电脑充电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人们很难始终留意到地面上的这根线,尤其是在办公场所,电脑位置不固定时,这根不起眼的线更容易被忽略。 稍有不慎,充电线可能会带动电脑摔落,或者绊倒路过的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遇到困难时,不妨将目光转移,也许在其他事物的发展历程中,早就给出过更好的办法。
21 世纪初,日本的家用电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些电器中,油炸锅之类的烹饪设备是最危险的一种——它们往往不像洗衣机那么沉重与庞大,且乘放着高温食物,一旦疏忽大意地拖拽到电源线,将容器带翻,轻则电器摔落损坏,重则造成使用者的严重烫伤。
为了避免发生危险,日本厂商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将原本牢固的电源线接口「松绑」。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先放宽原本严丝合缝的接口结构,再给电源线头与电器接口安装上磁极相反的磁铁,成为一个磁电源连接器。 这样一来,能保证使用时电源线的稳定连接,也能保证出现电源线出现意外受力时,可以及时与电器断开,防止拖拽造成更多的损失。
苹果将磁电源连接器的思路应用于 MagSafe 的设计中,通过磁吸结构替代传统紧密的接口,既能确保充电线稳定连接,又能让线在受力时及时断开,保护电脑与人的安全。
这个小创新,可以一次性地利己与利他。
推出以后,MagSafe 大受追捧,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这个方便又安全的小设计,纽约时报、彭博社的科技专栏作家与记者、工业设计师与评论家都对 MagSafe 表示高度认可。
这并非是因为一个拥有磁极的接口有多么震惊世界,在 MagSafe 之前,电脑充电线带来的风险就像是隔靴搔痒——问题虽不至于致命,但总是让人感到不适和烦恼。
它就像鞋里的一粒沙子,不会让你走不动路,却总让你走着不舒服。 而苹果,用一个巧妙的设计,教会了所有人怎么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也正是乔布斯与 Jony Ive 这对黄金搭档的理念:
让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适应科技。
让人们用得更舒适的设计,与改变世界的设计一样伟大。
2012 年,MagSafe 迎来了第一次改版,随着 Retina 显示屏的 MacBook Pro 推出,备受大家喜爱的 MagSafe 也迎来了迭代,这一次更新主要是设计上的变化,为了适应更薄的 MacBook 机身,MagSafe 2 也变得更加轻薄。
转眼 2016 年,这是 MagSafe 的十周年,在苹果的传统里,这一年的 MagSafe 无疑是主角之一,所有人都更加期待这个令人上瘾的小玩意会有什么新变化。
没想到最受欢迎的技术却最坎坷,MagSafe 迎来了被全线移除的命运。
这一年的苹果大改 Macbook 机身设计,在这次改动中有一个极其激进的决定——去掉 SD 卡槽、HDMI 接口,MagSafe 也不例外,从此,MacBook 机身上只剩下了或多或少的 USB-C 接口。
USB-C 是一个足够先进的接口规格,这毋庸置疑:一个接口,两面可插,并且可以承担充电、多种类型的数据传输等任务,同时也有更高的供电能力,最重要的是,苹果认为未来是属于 USB-C 的。
但是,这样的激进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未来何时才来?
在彼时,几乎所有的电脑外设都还在使用 USB-A 接口,鼠标、键盘、数据线以及 U 盘,这些存量市场庞大的设备,跟不上苹果的节奏。 换而言之,被苹果赶鸭子上架的 USB-C,还远未成为数码产品的「基础设施」。
我们可以用另一个例子来印证此时 USB-C 的登场将面临多大的阻力:1880 年的时候,托马斯·爱迪生的直流电系统已经广泛应用,是当时的电力基础设施。
此时,尼古拉·特斯拉和乔治·威斯汀豪斯声称自己的交流电系统更高效,能够传输更长的距离,并在 1893 年的芝加哥哥伦比亚博览会上,用交流电成功点亮了整个展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技术优越性,足以象征未来的电力发展方向。
但由于不兼容,交流电也硬生生花了足足四十年的时间,才战胜了直流电,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成为城市电力的主要形式。
直流电系统,就像如今的 USB-A,是当时的标准和依赖;而交流电就像 USB-C 接口,虽然更先进,但凭苹果一家,很难在短时间内需要时间和适应期来取代旧有的标准。
中间的镇痛,需要用户付出额外的成本。
许多媒体与用户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并在 MacBook 机身接口的大一统的第一时间表示了反对——虽然 MacBook 在设计上迎来了更简洁的机身,USB-C 也确实更先进,但用户使用 MacBook 的成本会进一步提升:
只保留 USB-C 接口的决定过于极端。它将用户推向了一个充满转接器的世界,使简单的任务变得异常复杂,这是不必要的。
一语成谶,这段评论精准地预言了接下来近五年 MacBook 用户的使用现况:常常一个 USB-C 接口用于充电,另一个用于连接一个累赘的拓展坞,方便使用各种外设,例如 USB-A 接口的鼠标、SD 卡或是传统 HDMI 接口。
外挂的物理部件,没有一刻不膈应追求优雅与简洁的苹果和用户。
而 MagSafe 的移除,只是这场技术更迭的缩影之一罢了。
时间来到 2021 年,在大家的呼声下,传统的 MagSafe 终于在 14 寸与 16 寸的 MacBook Pro 上回归,用户可以在充电时,找到久违的舒适感。
不过,这场五年后的回归,MagSafe 的处境已经不太妙了——还是与技术更迭有关。
MagSafe 出生于个人智能设备大进步的时期,2006 年的 MacBook 使用了英特尔 Core Duo 处理器和集成显卡,这些组件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功耗相对较高,加上屏幕和其他硬件组件在功耗控制上也不如后来的 SSD 和节能型显示屏,整体能耗还是偏大。
这导致当时的 MacBook 电池续航时间通常在 4 到 5 小时之间,如果观看视频、运行高负载应用的话,时间可能会进一步缩短。
这个特征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代 intel MacBook,比如我的 i9 MacBook 就存在续航血崩的问题(对,就是梦幻单管压 i9 那一代)。
但是,在 M1 芯片之后,MacBook 的续航已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升,充电频率的降低,与外出使用的持久性提高,使得 MacBook 因为充电线意外拉扯而损坏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最初困扰人们的使用场景正在急剧变少。
与此同时,MagSafe 的这次回归,还面临着另外一个敌人。
Jony Ive 离开后,他的接任者 Evans Hankey 挑起设计大梁,将 MacBook 上曾经一口气砍掉的功能接口全部还了回来,SD 卡、HDMI 接口以及 MagSafe 又重新各司其职。
但问题是,离上一次 MagSafe 的移除,又一个十年快过去了。
这些年里,USB-C 已经凭借较高的规格开始在庞大的外设市场中普及开来,用户已经习惯了这个接口带来的便利,甚至连往年坚守 Lighting 接口的 iPhone 都在各方的压力下使用了 USB-C 接口。
在接口统一以后,用户只用一根线,就可以完成电脑、手机、耳机的充电,这样的便利性,让部分用户已经不愿意再带一根 MagSafe 充电线出门了。
几经周折,在续航增加与接口大统一的环境里,回归的 MagSafe,隐隐约约陷入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它曾经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为充电头的形态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但当新的技术范式出现,仅仅是形态创新的 MagSafe 也逃不过被新范式取代的可能。
产品形态的创新,在技术规范的普及面前,总是有其限度的,其寿命取决于技术规范迭代的周期。
当一项技术不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时,用户自然会拥抱更好的选择。而一套技术范式能否普及,关键在于其基础设施的数量。
MagSafe 的更新或者消亡无可避免,但从消费者角度,这种创造力的竞争总不会是坏事。
上周发布的的 Mac mini M4 有一条让我留意的消息:在 Mac mini M4 上,苹果去除掉了所有 USB-A 接口。
我看到这条消息时,不由得想到了 MagSafe 曾经的曲折。
没错,USB-C 已经足够普及,大多数用户在使用 MacBook 时,接口问题已经不似之前那样如鲠在喉。
但 Mac mini 太特殊了——比起 iMac 与 MacBook 的高集成度或移动属性,Mac mini 更注重性价比和扩展性。
也正是因为对 USB-A、USB-C 等多种接口和外设的兼容,Mac mini 才能在各种专业生产场景中大放异彩,成为 Mac 家族当之无愧的生产力工具。
此时,去掉机身上仅剩的两个 USB-A 接口的做法,无疑会限制 Mac mini 的使用场景。
这次改动,是 USB-A 的生态寿命的确抵达了终点,还是苹果再次企图通过牺牲用户的需求来展现自己的高瞻远瞩,你认为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作者:周奕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