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在接受专访时宣称,欧洲应该减少在技术上对中国的依赖,过去太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现在在许多技术领域上,又对中国产生了同样的依赖。弗雷泽里克森进一步指出,自己已经吸取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教训,所以现在需要减少对中国技术同样的依赖。不过相比于美国对华搞“脱钩断链”的一套,丹麦政府当下只是特指在技术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暂时没有透露是否在贸易上采取限制措施,让欧洲经济也摆脱对中国商品依赖。
据悉,丹麦首相是在俄乌冲突的框架下,谈及对中国技术以及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看法,按照弗雷泽里克森的说法,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俄罗斯不可能继续这场大规模冲突,同时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展行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丹麦政府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同美西方国家如出一辙,将乌克兰的失利归结为中国对俄罗斯所谓的军事等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丹麦首相提出要减少对中国的技术依赖,除了出于对乌克兰战争局势的担忧,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科技战略以及经济安全的考量。
对于丹麦政府在俄乌问题上对华错误认知,中方曾多次重申,我们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冲突当事方,没有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装备,没有也不会做从中渔利的事。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所以说丹麦首相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只不过美西方国家走过的剧本,并不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判断,至于她理解的对华技术依赖,这也是部分美西方国家与中国合作的“通病”,既要合作又不放弃竞争的矛盾心理。
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丹麦与中国关系的发展还算比较平稳,两国并没有根本性的利害冲突,而且随着中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经贸关系也提升至新的水平,这也是促使丹麦政府在对华贸易合作上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的原因之一。多年来中国和丹麦已经形成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而且近期双方也在经贸领域保持密切的往来,由四川省牵头承办的中国—丹麦经贸合作推介交流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同时上海市政府官员也会见了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此外,丹麦外长拉斯穆森去年还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从外交到经贸层面,丹麦都展现出同中方加强沟通交流的意愿,但如今该国首相在俄乌冲突上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可能会让两国合作基础发生动摇,或许这也意味着今后丹麦对华态度会发生变化。不过这还是要看丹麦政府是否会有下一步行动,尤其是在技术领域与中国的合作态度,毕竟从以往的相处来看,丹方比较重视对华关系,两国也长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保持着友好合作,所以中方也希望丹麦能慎重考虑新的对华政策。
正如中方重申的, 中欧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关系的正确定位是伙伴,主流基调是合作。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中丹关系,中方希望丹麦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理性看待中国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