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毛钱,在商业社会意味着什么?
不久前,董宇辉给陕西眉县猕猴桃果农溯源,农户每斤收入增加了5毛钱,整个眉县猕猴桃果农增收几个亿。
对眉县农业来说,5毛钱是崭新局面,是果农的丰收前景,而对成都泽皓供应链管理公司来说,5毛钱是生死界限。
此前,这家公司选择用电动重卡组织化车队来运送砂石骨料,并精心搭建自己的补能网络,以此PK最便宜的三手燃油车和出价最低的个体司机。新装备和新体系用每公里5毛钱的成本优势,在价格已然卷到地板的物流市场中找到了新的生机。
区区5毛钱,在一个供大于求的行业或领域中,是决定盈亏悲喜的距离,是通过链接新渠道,采用新装备、搭建新体系争取来的成本或利润空间。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在360万亿左右,较2023年的352.4万亿元仅微增2.16%。与此同时,2024年全国公路货运指数同比2023年下跌2.0%。全国整车运价指数中,2024年同比2023年下跌14.6%。
车多货少,行业内卷持续加剧的物流行业中,无数货运经营者正在艰难寻找“5毛钱的生存空间”。
而另一边,低运价正在增加产业链的系统性风险。当运费的下降层层传导,落到每一台车、每一名司机身上,货主企业不得不面临供应链的安全隐患,并为此做出改变。
正如G7易流CEO翟学魂(老翟)所说,“卷到一定程度,反卷是自然的力量”。
物流行业内无数个体的困境和探索正汇聚成一股行业突围的力量:不愿躺平的物流企业开始寻找装备升级、管理优化、渠道创新等差异化的突围路径;大型货主企业开始在价格之外,加大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性的权重;车厂发力新能源和场景化造车;物流科技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整个物流生态中的连接器和进化加速器……一场席卷全产业链的结构性变革正呼之欲出。
与成都泽皓供应链管理公司一样,新能源商用车正成为许多物流公司的破局抓手。
根据G7易流的数据,目前其平台上活跃的新能源车共有338379辆,同比2023年增长194.0%。
货运量微增,而新能源车辆倍增,首要原因在于装备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成本优势。
以哈尔滨滨拓物流为例,其于2022年年末开始做疆煤外运的项目,在第一年红利期后,运价就一路下滑,两年时间从460元/吨降至200多元/吨,而在运输成本中,燃料就占到了1/3。如果无法压缩能源成本,亏损是必然的。
生死攸关之际,滨拓物流改用了以甲醇为燃料的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液态甲醇好储存,好运输,好加注,续航里程高,最重要的是供给充足、成本可控。根据滨拓物流与吉利远程签署的购车协议,当甲醇价格高于1.6元/升时,由吉利远程承担额外成本。因此,滨拓物流可以用每升1.6元以下的价格取代传统能源,改善成本结构。
据吉利远程商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侯长青介绍,目前最长的疆煤外运干线达2200公里,而吉利远程商用车的续航里程最高已经可以达到1500公里。如今奔波于这条干线上的甲醇车有3000多台,到2024年年底会达到4000-5000台。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商用车诞生之初就有适配场景的基因,并基于细分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来做设计取舍、技术突破,为场景组织服务生态。
除适配疆煤外运场景的吉利远程外,速豹通过热管理技术的突破,使得电动车在极寒天气里既能爬坡,又特别省电,适用于运输里程普遍在100公里以内,且中低速行驶的大宗场景;壁虎汽车成功将滑板底盘运用于新能源城配车,以加大上方装载空间,更好地服务了城配物流场景;地上铁重新设计的制冷系统,可以满足最高等级的疫苗等产品的运输标准;宇通多年积累的能量回收技术,如今正运用于城际运输轻卡场景上……
场景造车甚至可以在匹配细分场景时,突破传统车企成本、质量、技术不可能三角的限制,与货主需求结合,寻求定制化解决方案。
老翟认为,2024年物流生产力的关键词是:场景定义车辆。他判断,“未来五年,中国的物流产业很有可能走在全球卡车更新换代的前列,为物流生产力带来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适配场景的新能源商用车在装备和能源层面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但它之所以能为物流生产力带来“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优势不仅限于此。
首先,传统燃油机的时代,主机厂几乎不掌握数据,而新能源车不仅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数据,还可以更方便地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成为“数据中枢”,为车辆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为复杂的智能功能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基础。
数字创造连接,带来效率提升和风险改善。G7易流平台上的数据显示,实现上下游数据链接的车辆占比13%,这部分车辆日均运营里程效率高30%,接入安全分的车辆事故率低50%。
在老翟看来,劣币能驱逐良币的本质,是信息不足,而数据连接恰恰能解决信息不足的问题。可以想象,若新能源商用车持续产生的实时、精确数据经过沉淀和分析,不仅能够支持物流企业做更有效率的经营,与行业上下游建立更紧密的连接,让更关注供应链安全与品质的“反卷”货主获得透明的信息,也将为车厂、保险公司等生态相关方的业务创造价值。
其次,新能源商用车可以搭载更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人工智能2.0时代,算法与车辆的结合,正在尝试将司机从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赢彻科技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布局长途干线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有接近2000台搭载有赢彻科技车辆算法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司机在95%的时间里只需要扮演“安全员”的角色,由算法来开车。
虽然高度自动驾驶的到来尚需时日,但新能源车强大的软件更新与升级能力,使其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功能和性能优化,始终保持最优的智能化水平。未来几年,随着算法在更多场景下取得突破,人机共驾也将优化劳动力要素在成本结构中的占比,改善司机的驾驶体验,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当算力成本的下降增强了场景计算的能力,打开了端云一体的应用空间,新能源商用车以其先进的架构、丰富的智能互联接口,一同改变了人车协作的方式,推动着物流行业场景智能的进化。
如今,物流行业工作的模式正从传统的人与人沟通后,再上传系统,转变为人与系统的直接交互。通过车上的屏幕和语音助手,云、司机、车相互连接,人车货场高效协同,而货主、车厂、物流公司和物流科技平台的长期深入协作,将进一步优化场景智能方案,打开人效、车效、能效倍增的空间。
在这场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造车和新能源技术的迭代、算法的突破、协同运作模式的改变相耦合,正带来供应链效率的时代跃迁。
隐山资本合伙人董中浪认为,下一个十年,将是物流产业的“繁荣新纪元”,数字化+新能源化+AI将从底层改变、重塑整个行业。
从微观层面来看,这是货运经营者升级装备以适配差异化场景,并与数字化经营管理融合,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带来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韧性求生的过程。
从中观层面看,这是物流行业运用新质工具,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
从宏观层面看,这是通过能源换新、数字转型、科技创新等方式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贯彻能源战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过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1月27日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要由现在的14.4%降至13.5%左右。
但无论哪个层面的改变,都并非一夕之功。
过去十余年时间,G7易流在行业内搭建物联网基础设施,800万+IoT设备遍布人、车、货、仓、店、箱等各个物流场景,日均上传数据12T以上,并用数字化赋能行业内80%以上的大型货主和大型物流企业,以及35000+货运经营者,点亮了原本黑漆漆的货运网络地图。
纵向来看,G7易流通过系统工具的研发,打通上下游之间的连接,帮助货运经营者转换视角,由单一环节的数字化向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进阶,跨越式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源连接能力。
一年前,G7易流提出了三大技术变量:连接、AGI、新能源。如今,G7易流正试图引领整个物流行业,抓住生产工具和能源模式升级的契机,利用大模型和新的AI技术,与各生态主体合作共创、设计推动新的场景方案,建立全新的生态闭环。
但这种改变也不会一帆风顺。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城配车辆遭遇保险难题,由于出险率和赔付率飙升,即使保费从6000元/辆暴涨3倍至18000元/辆,依旧承保困难。
回看2018年前后,一些燃油车车队在长途干线领域的出险率也曾居高不下,G7易流与合作方一起搭建了软硬一体,端云协作的主动安全运营体系,还与保险公司共建“太好保”平台,成功将客户车队的出险率降低了70-80%,解决了长途营运车的保险难题。
螺旋上升的物流行业如今走到了同样的节点。这一次,G7易流将几十个风险指标按照六大类进行汇总,建立了全面的司机安全评价体系,用“安全分”的方式有效识别“高危司机”,然后与物流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对接,就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司机驾驶行为进行跟踪、干预和改善。
“经过近一年的评测、干预和运行管理后,我们早期客户的红灯司机(安全分小于70分的司机)比例已经由20%下降到4%,这16个百分点的下降,最终带来了事故率40%的改善。”G7易流算法专家谭悦表示。
此外,G7易流还与⽣态合作伙共建了“新能源数字安全共建联盟”,以提升⾏业的风险管理⽔平。
“保险难”是系统性问题,除用科技和管理手段改善司机驾驶行为外,降低赔付率还需要车厂根据城配场景做技术改良和产品优化,需要构建新能源车的维修服务体系。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物流下半场的解题思路:当行业从单点竞争向全价值链竞争转变,任一环节的问题,可能都需要生态上下游的联动来解决。
寒冬考验韧性,穿越周期需要智慧,为下一个十年修桥铺路则需要实力和远见,目前来看,G7易流扮演的正是这样的角色。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了,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潮水退去时,只有预见到潮汐的方向和时机,提前谋篇布局,才能在回卷的漩涡中稳稳站立,迎接下一波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