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走进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威利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利德制药)总监控室,映入眼帘的是28块LED屏组成的大屏幕,屏幕上划分了3个版块,分别为监控界面、自动化界面、信息化界面,实时对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生产数据进行监控分析。
“通过监控界面,我们可以调取各个车间、各个环节的生产画面,充当了‘眼睛’的功能。自动化界面可以直观掌握控制生产线上各个设备的工艺参数,如蒸汽压力、罐内压力、冷却水温度、蒸汽流量等,如果生产过程中产生异常,该界面还会进行报警提醒。信息化界面则会将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支撑企业后续工作。”威利德制药总经理安海介绍。
不久前,由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医药工业新质生产力科技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威利德制药作为首批企业加入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共同体,也是贵州省首个加入的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质生产力”一词高频出现,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何在?威利德制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数智赋能。
自2015年搬迁到贵阳高新区,威利德制药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制药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升级了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并与江苏中有信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适合产品工艺的提取浓缩自动化系统,给工厂安上了智慧的“大脑”,从“经验熬制”实现向“精准智造”的转变。
“制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药浸泡的时长、熬制的温度、添加的水量等等,均会影响最后成品的质量。”安海介绍道,中药材的提取浓缩要控制到一定水平以确保它的有效成分及质量,以往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参数控制不精确破坏了药材质量,影响药品的有效成分的溶出。
“比如丹参这个药材,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有效成分差不多要损失一半,浓缩温度控制不适当,导致有效成分被破坏。现在,我们通过视频面板对每一个产品控制不同的温度,实现精准的一对一操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安海说。
同时,随着生产线的不断升级优化,威利德制药主营药品产量得到了巨大提升。
以丹参膏产品为例,如今的生产线4个小时可以生产两个批次,共计20000瓶左右,一个月的产量就能达到过去一年的总产量。引进新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后,生产过程的全数据化,使威利德制药的总成本降低约15%,效率提升了将近70%,现有130多名员工其中80%都是管理人员。
目前,威利德制药已建设了2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中药提取车间生产线,5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糖浆、口服固体制剂、软胶囊、搽剂、滴丸药品生产线,具备年产糖浆剂1000万瓶、软胶囊剂50000万粒、搽剂300万瓶、煎膏剂100万瓶、硬胶囊剂100万粒、滴丸剂30000万丸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额达6个亿的经营规模。
“随着时代发展,智能制造在帮助我们制药企业增强质量控制、降低质量风险的同时,还提升了效率,优化了成本。”安海表示,接下来,威利德制药将立足科技创新主要功能,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合作和产业转化,推动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速实现医药工业绿色、安全、高质、高效、低耗发展的智慧制药技术应用,交出新质生产力高分“答卷”。
记者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