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已习惯了打电话、发微信或网上沟通这样一些便捷的通讯方式,但在电话普及之前,书信是弥足珍贵的通讯载体,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为您安排的是散文《军营家书》,在文章中,作者孔庆武以家人间的书信往来为线索,讲述了他参军后的心路历程,以及自己家庭的温馨往事,展现了军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军营家书
1996年12月,我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那就是参军入伍。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至今我都认为,军旅经历是我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而我的军旅生涯,可以说是由一封封与父母亲人间往来的家书串联而成的。
记得那一年秋天,家里菜园子的白菜、萝卜都长势喜人,一派丰收的景象,好像知道我要去当兵,它们也都茁壮成长。当年我有些偏瘦,家里买来牛肉炖萝卜,买来猪肉包白菜猪肉馅儿的饺子,变着样儿做好吃的,给我补身体,想让我长得更壮实些,到军营后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送别那天,我和其他的新兵身着军装、胸佩大红花早早等候在站台,亲戚朋友同学都来送我们,锣鼓齐鸣,场面热烈。我们与亲友们挥手告别,登上火车,随着火车“哐哧哐哧”地慢慢驶离站台,那一刻我明白,我是真正地踏上了军旅之路。
经过一整夜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人到达了塞北的一个城市,下火车后,大客车把我们送到了空军某机场。我和来自其他省市的战友,一起被分配到了新兵连。
在新兵连,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岗、第一次写家信等等。这些停留在生命中的第一次,让我感到激动、兴奋又紧张;也让我英姿勃发、充满自信;还让“兵味”从此在我的心底生了根,有了一段永不褪色的青春。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紧张有序,休息时间大家除了忙着洗衣服、整理内务外,大多数人还会抽时间给家里写信。当时大家都没有手机,固定电话打长途费用又高,而且每次打电话都需要排长长的队,所以写信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那时候,写信是一种操作简单、可以对亲友表达情感的很好方式。我当兵五年时间,坚持给家里写信。新兵连的时候每周写两封,下连队后每周写一封,再后来忙于训练就半个月写一封,等到复员回家的时候,写的信装了半麻袋,数不清一共有多少封,用了多少稿纸和信封、邮票。
写给亲人的家信里,有家长里短,有嘘寒问暖,有我对未来的打算。如今回想起来我不由会想,当初怎么能写这么多信,怎么能有这么多话要说。当兵的那几年时间里,书信将我的思念送达家乡,也把家乡的关怀与温暖带给远在军营里的我。
那时,虽然给家里写了很多信,但我从来“报喜不报忧”,很少在信中写自己在部队训练受伤或者抱怨训练辛苦的事情。有一年夏天探亲回乡,母亲拉过我的手让我坐在身边,聊家常。聊着聊着,她掀起我的上衣发现了一处伤疤。她的眼中顿时泛出泪花,我赶忙安慰母亲说,这是训练中的一次小小的意外。
后来听说,母亲是从奶奶那里学来的经验,爷爷当年参军入伍上过朝鲜战场,退役后,转业到地方在公安局工作。他们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都送去当了兵。奶奶在全家中最早发现三叔膝盖上的伤疤,了解到三叔是在训练中爬木楼的时候,磨破了肉皮,新伤疤连着旧伤疤,慢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叔叔们在部队个个努力上进,考军校、提干、立功受奖,每一次回家探亲,都是左邻右舍夸赞的对象。我从小就爱看爷爷和叔叔们笔挺的军装照,照片里那闪亮的军徽,以及他们身上独有的军人气质深深影响了我。所以,我长大后和他们一样选择了绿色军营。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空军某部的汽车训练团学习驾驶技术。六个月的训练学习生活,我不仅学会了汽车驾驶,还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新战友。我们一边学习汽车驾驶,一边修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学技术和劳动两不误,自己种菜、养猪、挖鱼塘养鱼,和战友们一起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每次会餐的时候,我吃得格外香甜。
孔庆武在汽车训练团学习驾驶技术(图片由本人提供)
当兵期间,家里有时候还会给我邮寄包裹,那里面有香肠、花生、饼干、衣物等等,父母对我的想念与关怀,只是写一封信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心里牵挂的是孩子瘦了没有,身体有没有变得更结实。他们想通过邮寄物品的方式,换来一份精神上的慰藉。其实,我们有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每天吃得好、睡得香,战友们亲如兄弟,首长们生活中也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而我在这个时期写的一封封家信,也不再只是新兵连时候的思乡之情,更多的是我对未来的人生规划。除了写信给父母,我陆续也和几位老师,还有当过兵的叔叔通信,他们在信中经常语重心长地鼓励我,在部队要好好干,学好技术、练强本领……
因为有这些信的鼓励,渐渐地,我一步步成长为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并且得到了一次提干的机会。可是,也就在这个事情上出现过一个意外情况,调档案、政审等等都过了关,却卡在了最后一个条件上:要求参加过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而我所在的团当时因为留在驻地执行别的任务,所有人都没能参加阅兵,这也就意味着我无法提干。
这件事曾经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幸好这时候又有家信邮寄到我的手中,经过亲朋好友的安慰与疏导,我的愁云逐渐消散,慢慢明白,一次提干机会,并不决定我的未来,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的努力追梦,不断成长进步,才是我最大的收获。从此之后,我开始沉下心来,继续干好每一项工作,并且把“追寻梦想的脚步永不止歇!”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勇于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2001年底,我退役回到家乡,去看望爷爷。他翻出当年穿过的虽然已经褪色变旧却依然整洁的军装,还有他的一枚枚军功章。我还看到了一封封泛黄的家信,这些信有爷爷在战场上写的,有在行军途中发出的,还有在部队驻地发出的,信封上的邮票邮戳清晰地印刻着那个时代珍贵的印记。
我转头看向爷爷,他正认真地为我讲解一封封信件的由来。看着他那神情专注的样子,我就在想,这些珍贵的物品承载了他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我当年写的那些军营家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那一封封温馨的家书里,有着我那段虽然消逝、但却历久弥新的军旅岁月……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孔庆武
主播:朱江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
IT时报 2024-12-27
下饭科技503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24-12-27
腾讯科技 2024-12-27
三言科技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三言科技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