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11月19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对外发布了2024年度深圳市训力券申请指南,深圳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可申领训力券,用于租用智能算力、购买人工智能(AI)大模型服务,开展AI大模型训练及应用。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可在11月19日至12月9日期间,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申领,这标志着训力券在深圳智算市场正式“上岗”。
记者从申请指南中获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需求方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以训力券单次抵扣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需求方购买AI大模型服务进行大模型应用场景开发和推广,以训力券单次抵扣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同一需求方每一年度累计申请的训力券额度不超过300万元,需求方签订多个服务合同的,在单位整体额度内汇总向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申报。
申请指南还根据申请单位的不同规模,列明了不同申领标准。其中,属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划定标准的中小微企业,同一企业每一年度累计申请的训力券额度不超过300万元;不属于上述划定标准的中小微企业,同一企业每一年度累计申请的训力券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注册时间未满一周年的企业(以2024年度训力券申请指南发布时间起计算),年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或购买AI大模型服务费用达到50万元(含)以上,第一年以训力券抵扣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60%,第二年(含)起按照基本支持标准执行。
据了解,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法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均可提出申请。同一项目已获得其他智能算力、AI大模型服务的财政资金资助,且累计金额超过服务合同50%的,不予资助。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影视渲染、生物医药、天文地理、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今年以来,深圳在运用“有形之手”有效链接算力供需端,统筹智算服务市场,破解智算瓶颈方面的进程明显提速。
1月,深圳市印发《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方面,提出构建先进算力基础设施,新增3万个标准机架,完成10个园区配套数据中心的规划布局,建成15个边缘计算中心,争取建成深圳开放智算中心,新增3000P智算资源,上线运营市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5000P算力资源调度,发放3000万元的“算力券”。
两个月后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第五代移动通信增强型技术(5G—A)网络、智能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8月7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2024年度深圳市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申请指南》,启动入库申请工作,这也是“训力券”这一名词首度在深圳算力市场中亮相。11月11日,2024年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名单出炉,深圳市智城翼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前海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英智创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鹏城实验室、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11家机构上榜。
这些入库服务机构将按照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申请指南规定、公示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向训力券持有单位提供智能算力和人工智能(AI)大模型服务,并按训力券兑现申请指南向深圳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兑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领训力券的单位与已入库服务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协议)时间应在2024年7月3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间,并在上述期间完成合同(协议)所对应的租用智能算力开展 AI大模型训练(包括预训练、有监督微调、强化学习等)或购买 AI大模型服务(包括私有化部署、云化部署、API调用等)进行大模型应用场景开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