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在当前国内光伏电池技术处于N\P型迭代的背景下,曾经一度遇到降本瓶颈的异质结(HJT)技术在近年迎来了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近期举办的“2024HJT异质结&叠层产业峰会”上,来自东方日升、华晟新能源、国晟科技、光势能、迈为股份等光伏企业分享了目前异质结技术降本增效的最新进展,包括技术、设备以及产能等方面。
根据业内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初,国内目前已有10.33GW的异质结产品招标。预计到今年底,异质结的实际出货量有望达到30GW。而在产能方面,异质结产能规模在今年也有望稳步提升。SOLARZOOM新能源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异质结电池有效产能为42.3GW、在建产能为55.5GW。其中,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为华晟新能源,布局超过20GW。
“异质结的降本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降本,二是规模降本。”国晟科技光伏总裁张忠卫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异质结产能规模因为不算太大,产能是决定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现在异质结实际产能能超过50GW甚至达到100GW以上,我觉得这个产业链的生态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在张忠卫看来,过去几年异质结的技术降本速度较快,现在单GW的设备投资成本为3亿元,“2024年底目标还是要看能不能降到2.5亿元以下,2025年期待能降低至2亿以下,设备降本很关键。”
SOLARZOOM光储亿家副总裁马弋崴分析认为,降本增效是异质结实现全面盈利的依赖路径。“HJT电池先进产能当前已实现平均超过25.6%的量产转换效率,若以生产成本定价,鉴于当前HJT电池与主流技术路线的成本差距(在同等规模下)已经缩小到0.04-0.05元/W,HJT电池在全球绝大多数地点下的LCOE已经低于当前主流路线。进入2025年,HJT电池的转换效率仍有不低于0.5%的提升空间。”
马弋崴也认为,设备降本也是目前异质结实现全面盈利进程中极重要及关键的一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作为目前异质结环节的核心设备厂商,迈为股份在近期推出了最新的HJT 4.0产线。相较于上一代,该新产线整线产能为1.2GW,综合降低非硅成本2.5-3分/W。
在当前多种电池技术同台竞技的背景下,异质结技术不可避免地会与TOPCon进行比较。突破成本瓶颈,已经成为异质结技术能否规模化发展的核心。而在降本路径较为明细的情况下,此前多数异质结企业均认为2024年异质结综合性价比有望与TOPCon打平。
过去几年,异质结企业在金属化降本、硅片薄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外,导入无铟靶材,利用氧化锌和氧化锡材料取代铟材料,也称为目前异质结降本进程中受到认可的方式。今年5月,欧莱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称,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无铟氧化物靶材的制备工艺,满足HJT太阳能电池薄膜的制备要求。
而根据欧莱新材薄膜中心主任卢宽宽介绍,该公司无铟一代产品叠加高效靶,可以实现降本16.76%,只是会造成异质结电池效率降低0.03%至0.05%,而正在验证中的二代产品,预期降本幅度更大,可达33.52%,电池降效也将低于0.05%。
整体来看,产能的扩张与技术降本的“齐步走”,正在推动异质结产业化进程。
在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的设想中,在接下来不到4个月时间内,异质结或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电池量产效率将全力赶超26%,210/66版型异质结组件规格努力接近750W,硅片厚度低于100μm,浆料用量低于12mg/w,银含量接近30%,铟用量低于1mg/W甚至出现完全无铟的异质结电池,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在全尺寸上效率突破30%……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