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2024服贸会|走出实验室:集齐七大设备,箱包式微缩实验室破题建筑业质检难题

作者:北京商报发布时间:2024-09-14

随着城市更新脚步的加快,面临改造升级的老旧小区数量也在增多,需求量的增加也驱动建筑行业在检测和建筑技术上寻求突破。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建一局将“箱包式微缩实验室”带到展台。这个一次性集齐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低温柔度快检仪、传热系数冷热箱检测设备等7款检测设备组合而成的箱包式检测中心,将检测实验室搬到工地上,有效解决传统建筑行业质量检测流程繁杂,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效率,助力城市更新绿色低碳。

工地上的实验室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工程质量的检测是一件繁琐且对工期影响较大的事情。如何能够在缩短流程的同时,还能做到检测的准确无误,成为众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技术上寻求新的创新点。

“传统建筑行业检查工程质量时都需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而箱包式微缩实验室的出现,则优化了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中建一局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管理院院长阮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箱包式微缩实验室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由传热系数冷热箱检测设备、低温柔度快检仪、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等7款检测设备组合而成。把以往必须得搬到实验室才能检测的一些项目,现在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在施工现场解决,并且其中包含的每一种技术都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几乎覆盖建筑流程的全产业链。

解决现场检测难题、缩短检测周期之外,在本届服贸会上,中建一局还正式发布了国内首创的气测法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这款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用国内首创的气测法灌浆饱满度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精准测量套筒内空腔体积,计算得出套筒灌浆饱满度。阮浩表示,该设备不仅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构件套筒连接部位质量检测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阮浩介绍,相比于预埋导线、X光射线或内窥镜等传统检测方法,或需要预埋,或有辐射风险,或需打孔,气测法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则方便了许多,通过气测法,不需预埋、无需打孔,可随时定量检测,通过检测套筒内空腔体积大小,与允许空腔体积进行对比,来判断筒灌浆饱满度是否达标。发现有空腔的话,可以马上进行补浆操作,缺多少补多少。

20分钟出结果

不仅仅是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在中建一局的展台上,一个方方正正的机器吸引了北京商报记者的目光,在机器上有许多颜色的按钮,机器上方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格子”,还有一个类似放大镜的观察口。阮浩向记者介绍道,该机器的名称叫做低温柔度快检仪,同样是“箱包式微缩实验室”中的一员。检测人员可以将施工现场的防水卷材放入机器上方的“格子”里,这个“格子”其实是冷冻降温区,将防水卷材温度降至零下25摄氏度,保持3分钟,然后将防水卷材进行弯折,再通过放大镜查看材料是否存在裂缝。在现场即可完成对防水卷材质量是否合格的初步判断。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该设备对于防水卷材质量的检测全过程只需要20分钟,而传统建筑技术想要检测防水卷材的质量,则需要在现场进行取样,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等待出具报告,不仅路程上会耽误时间,而且还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最为关键的是,该设备可以做到现场随时取样,随时检测,避免送检材料与使用材料不一致的情况,施工质量更有保证。阮浩表示,该项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严格把控防水卷材质量,减少渗漏风险,对城市更新的质量和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2.6万亿元大市场

城市更新与运营,对于改善民生、拉动内需、提升城市品质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7月,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时候,我们让它达到绿色节能的目标,首先要看目前楼体外围的保温性能怎么样。”阮浩表示,之前检测墙体保温性,需要在结构实体上取样,再拿回到实验室去测量,不仅它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检测周期比较长,而且对于结构本身还会有损坏。

现在通过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传热系数冷热箱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在建筑的原位进行测量,相较传统建筑检测技术,不仅准确率稳定性提高约30%,而且效率更高,助力城市绿色低碳更新。

2024年5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系统谋划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空间布局,引导实现老旧小区及周边地区城市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激发城市和社区活力。

针对改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空间布局的问题,中建一局也将自主研发的“全装配式箱体结构体系”技术带到了服贸会。据了解,“全装配式箱体结构体系”先在构件工厂制作一体化箱式模块,再运送到工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不仅有效降低施工工地的扬尘、噪音等问题,同时极大缩短工期、降低碳排放,从源头助力城市节能降碳升级改造。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