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

掉队大模型浪潮,明星AI公司竹间智能宣布部分停工 | 焦点分析

作者:36氪发布时间:2024-02-26

原标题:掉队大模型浪潮,明星AI公司竹间智能宣布部分停工 | 焦点分析

文 | 周鑫雨

编辑 | 苏建勋

一封宣布部分停工的内部信,揭开了一家明星NLP企业,在AI风口中的遭遇。

2024年2月21日,一封流传出的AI厂商竹间智能的内部信显示,自2023年起,公司业务需求大幅减少,正在面临严重的现金流压力。竹间智能的举措是:

“我们正在对业务方向进行调整……针对亏损的业务线,我们将进行优化,部分部门和岗位将从即日起停工,并进行重组。”

网上传出的竹间智能内部信。

两名员工对36氪证实了内部信的真实性。其中一人提到:“年后开工以来业务就基本停摆,心里早有预期。”

2024年2月22日,竹间智能官方对内部信做出了回应,强调目前运营正常,只是对部分亏损业务进行优化,对少部分岗位进行停工重组:

竹间智能对内部信的回应。

然而就在2023年的开端,竹间智能尚且势如破竹:2月披露了D-2轮融资;3月与中科曙光、智谱AI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NLP(自然语言处理)赛道的明星企业,成立于2015年的竹间智能曾备受青睐。CEO简仁贤出身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曾负责Bing搜索、微软小冰和Cortana等业务。自2017以来,竹间智能年年都获得融资,迄今总融资额已经超过10亿元。

竹间智能CEO简仁贤。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被视为“AI皇冠上的明珠”——即便是以Transformer为主流技术范式大模型,也属于NLP范畴。

因此,NLP公司也被认为最容易转型做AI大模型的玩家。在ChatGPT带来的AI风口中,这批与语言理解技术关系最为紧密的NLP公司,迅速吃上了红利。

但员工们提起竹间智能,多用“惋惜”和“比别人慢了一步”形容如今的困境。

付不起的大模型入场费

身处如今的被动局面,竹间智能的核心困境在于:没有资金和资源跟上大模型的浪潮。

2022年,因为AI行业整体遭遇的落地难与技术瓶颈等问题,竹间智能就已经面临经营压力和人才出走。

一位人工智能行业人士对36氪透露,竹间智能的财务困难在2022年就已经凸显。那一年,曾以“高薪酬高福利”在招聘圈积攒了口碑的竹间,第一次没有发出年终奖。

脉脉上,一名老员工在2022年留下了对公司的评价,直指竹间智能现金流紧张、战略摇摆、技术优势不明显:

“业务切换频繁,有时连技术栈也切了,技术没有想象中的厉害。频繁加班,年终奖直接没有连说声都省了。员工都在纷纷离职,包括那些技术很厉害的老人。”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2023年初的融资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维持公司的基本经营。而大模型是入场费高昂的游戏,算力、数据、人才,每处的花销都不小。对于竹间智能而言,账上几乎没有闲钱支持大模型的研发。

很快,公司也陷入了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恶性循环。多名前员工对36氪指出,竹间智能并没有下决心立刻投入资源做AI大模型的开发,虽然推出了大模型微调、部署等相关服务,但提供给用户的产品仍然以传统NLP技术支持的小模型为主。

2023年下半年以来,竹间智能调整了方向,主打为企业模型微调服务。比如6月推出的“模型工厂”,竹间智能做的是类似“零件工”的服务,帮助客户选择、微调和部署其他厂商的模型。

只是对多数客户而言,竹间智能提供的模型服务,在市面上能找到不少替代品,没有形成竞争壁垒。一名前员工告诉36氪,受到大模型的冲击,2023年下半年起竹间智能的业务量就急速下滑,到7,8月份就已经大幅缩水。

冷兵器,打不赢核战争

对于大多企业而言,红利是昙花,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才是常青树。身为“Old Money”的NLP企业,在AI大模型风口中想要不被淘汰,只能激进技术创新,或是转型改换赛道。

纵观AI狂飙的一年,同尝过苦日子滋味的几家NLP企业中,仍有不少抓住风口挺过来的例子:

比如在2023年6月推出自研大模型TigerBot的虎博科技,CEO陈烨曾对36氪回忆,最难的时候,团队被逼得连水电煤支出都要一分分地计算,省着花。如今,Tigerbot在2024年1月已经通过了公众服务备案。2022年一度身陷裁员困境的追一科技,也推出了针对营销领域的大模型服务,挺了过来。

但经过此前的经营困难,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舍本投入新技术的魄力。

面对新技术浪潮,竹间智能犹豫了。一名前员工告诉36氪:“大模型投入太高了,CEO很谨慎,不敢贸然做决定。”即便2023年2月融到了一笔钱,竹间智能也没有立刻投入大模型研发,而是选择先维稳。

这份谨慎让竹间智能只能拿着传统NLP时代的冷兵器,冲进大模型核武遍布的战场。

“没有研发大模型这件事,对竹间的口碑打击很大。”一名前员工回忆,2023年,不少老客户提出了很多AI改造业务相关的需求,但是没有大模型能力的竹间智能很难满足。

2023年9月,竹间智能痛定思痛,与华为达成合作,基于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研发知识服务的大模型。

但互联网大厂和新兴的明星大模型公司,早已对蛋糕进行了瓜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没法谈单子了,几乎没有新客户。”一名前员工透露。

“大模型赛道是讲求先发优势的,技术越早落地,数据飞轮越早转起来,模型迭代就越快。”一名前员工对36氪分析,“等竹间意识到自己慢了,往往也就打不了翻身仗了。”

如今的停工、重组与新业务探索,也是竹间智能的及时止损和自救。2024年,OpenAI已经用视频生成模型Sora,给予行业以震慑——在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的2024年,没有壁垒的企业,将快速消亡。

欢迎交流!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