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热潮开始褪去了。
最近,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前不久掀起全球热潮的ChatGPT在6月流量和访问量双双下滑。
6月份ChatGPT在网页端和移动端流量比5月份下降了9.7%,而ChatGPT独立网站的访问量下降了5.7%。数据显示,访问者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也下降了8.5%。
去年11月,ChatGPT被推出。仅仅两个月,活跃用户就已经达到了1亿,成为有史以来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打破此前TikTok创下的9个月达到一亿用户的记录。
ChatGPT的火热导致相关概念随之爆火,人们的视线和资金都大量涌入AI领域。
但近一段时间,AI概念股掀起减持浪潮,二级市场抛售今年涨高的ChatGPT概念股。在这个时间点上,ChatGPT的流量下跌必然会对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
火热了半年之后,AI的产业泡沫,要破了吗?
1
作为近几年最火的概念之一,ChatGPT一经推出就吸引目光无数。上到企业高管,下到公司职员,每个人都在讨论:“你用过ChatGPT吗?”
也许是互联网太久没有如此堪称颠覆性的进展,一时间,没用过ChatGPT的人在用过的人眼中仿佛已经变成了21世纪初互联网兴起时还没接触过电脑的“山顶洞人”。
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十年后,全世界有50%的工作会是提示词工程(promptengineering),不会写提示词的人会被淘汰。
甚至连莫言在给余华颁奖的时候,也说颁奖词是用ChatGPT写的。
这半年多来,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在学习ChatGPT。
相比生成式AI这一不太被人熟悉的概念,更多人的认知中,这可能更像一个更为智能的聊天机器人。
但是除了简单地回答问题,ChatGPT还可以撰写论文、艺术创作、进行哲学对话,甚至编写代码。
事实上,这种类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都是靠接受来自互联网的大量信息的训练来进行学习。
而ChatGPT之所以特别独特,是因为它使用了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据OpenAI称,通过RLHF,人类AI培训师为模型提供对话,他们在对话中扮演用户和AI助手两个角色。
通过大量和用户的交互,ChatGPT甚至会学习得更多,变得越来越好。在同样的考试中,GPT4.0版本相比3.5版本要更进一步,成绩更好。
似乎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ChatGPT将会越来越趋近完美。
但是ChatGPT最大的问题也出现在“生成”这个特点上。相比搜索引擎是对互联网上的网页进行索引,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
ChatGPT实际上不具备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功能,它只是使用从训练数据中学到的信息来生成响应,这导致ChatGPT在使用中经常会说出一些错误的废话。
然而对于ChatGPT而言,这种错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并不是由于系统的原因,而是其响应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并且大量AI产生的错误信息在AI之间互相学习,使得ChatGPT在某些方面的错误率甚至有所升高。
因此,尽管有蓝标等大厂对于ChatGPT十分看好以至于直接取消了文案外包职位,但是面对一个并不能完全替代自己工作,同时还需要自己再细心甄别正误的“聊天机器人”,普通人的兴趣丧失并不难预料。
2
事实上,现在不少人对于ChatGPT乃至AI都存在着相当重的疑虑。
前不久,猎豹移动CEO傅盛和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就在朋友圈关于ChatGPT展开了争论。
起因是傅盛转发了一篇关于朱啸虎认为ChatGPT对创业公司不友好的文章,并表示,“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我们的投资人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随后,二人在评论区展开辩论。
傅盛认为ChatGPT相当有潜力,在这个架构上可以搭建出相当多五花八门的结构。
朱啸虎则认为,ChatGPT作为目前这一领域的头部平台,固然能够培育出相当多的创业企业,但是想要在这个领域真正做出事业,依靠ChatGPT是不行的,资源也会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这两位大佬的观点并无对错之分,但是反映了目前大多数人对于ChatGPT的态度,那就是要么期待、兴奋,或者恐慌、忧虑。
一方面,美团创始人之一王慧文自掏腰包,拿出5000万美元,要打造中国版OpenAI;阿里VP贾扬清也宣布要离职创业,投入AI领域;李开复广发英雄帖,要打造ProjectAI2.0;亚马逊的李沐,也已经辞职,开始创业。
另一方面,马斯克就曾表示过ChatGPT恐慌论,联合一众大佬呼吁暂停AI研究;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也曾表示,ChatGPT训练成本过高,劝没有能力的公司不要跟风;国内相当多投资者对于ChatGPT的态度也相当谨慎。
但是不管有多少人仍旧心有疑虑,也阻挡不了更多人把钱投入到AI市场。
市场调研公司PitchBook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有约45亿美元资金注入AIGC初创企业。但2023年,仅一季度AIGC初创行业就已经进行了超过120亿美元的风投交易。
股市更是如此。
美股市场,英伟达正借着这股东风冲击万亿美元市值。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A股ChatGPT指数涨幅也达71.77%。
然而减持风波也迅速席卷。
美股市场,英伟达董事和甲骨文公司创始人都在高点减持套现,AI板块出现了近一段时间来最大规模的资金外流,金额达到20亿美元;A股市场,6月以来,AI板块已经有21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公告。
更为离谱的是,A股近半年来相当多的减持是来源于公司高管离婚,男方净身出户,而股票归女方所有,被不少人称之为“离婚式减持潮”。
投资界和股市对AI的狂热,和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的情况十分类似。
21世纪初,由于美国降息减税,大幅资金涌向投资市场。互联网市场方兴未艾,投资者和创业者都陷入疯狂,投资互联网股票的收益率超过300%。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公司的整体市盈率已经达到200。
市场的繁荣推动着越来越多人涌入互联网投资,越来越多的投资又催动着越来越多人涌入互联网创业,只要有一个网站和域名,创业者就能顺利拿到大笔投资,这样的形式,形成了一个闭环。
但这样的“繁荣”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美联储大幅加息,加上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和科技公司大幅亏本的新闻引起社会恐慌,投资者们开始恐慌性抛售科技股。
互联网泡沫,终于被刺破。
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的历史最高点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股市市值直接蒸发了三分之二。
盛宴之后,似乎只剩一地鸡毛。
结语
其实现在关于AI产业是否产生泡沫仍旧存在争议,但是市场环境已然不再冷静。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创业市场,越来越多的人为市场投入资金。
尽管现在美国仍然处于紧缩的周期,但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对于AIGC的热情。因此,部分分析师通过美国市场环境来推断AI产业不会产生产业泡沫并不恰当。
目前,标普500指数中科技股的权重已高达27%,A股市场ChatGPT概念板块市盈率已接近140倍,这些数据让人无法不想起互联网泡沫时期。
不少AI板块上市公司凭借一个概念股价飞涨,进而高位套现,业绩情况与暴涨的股价也并不匹配。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相比“修炼内功”,表面功夫更加吸引人的注意。这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碎前夕,金融杂志《巴伦周刊》(Barron's)发布了一篇名叫《烧光》(BurningUp)的文章,文章中表示,在他们调查的207家互联网公司中,71%的公司利润为负,51家公司的现金会在12个月内用完。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和早期投资者都在尽其所能的套现,从旧经济体系流向新经济体系的资金马上耗尽,无钱可烧也无钱可赚的互联网公司即将跌落神坛。
这一文章彻底打破了互联网表面的繁荣,接下来一个月,纳斯达克指数跌超25%,一直到2002年,股市大萧条。
而这一景象,何其眼熟。
尽管距离巅峰还有一段距离,但毫无疑问,现在AI产业的泡泡正在被越吹越大。
ChatGPT的流量下跌,会成为这根刺破泡泡的针吗?
文章资料参考:
2000年互联网泡沫始末——逻辑怪才
ChatGPT创业,朱啸虎和傅盛谁错了?——深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