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泽昱
编辑 | 海若镜
据统计,中国的自闭症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14岁及以下人群占据超过三分之一。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自闭症的病因尚未被全然探明。通常认为,自闭症的患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神经递质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其核心症状有两大类:异常的交往能力、狭窄的兴趣范围/固执的行为模式,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有药物能够对此有明显改善,针对自闭症开展的疗法以行为干预为主。
近年来,作为传统医疗方式的辅助、补充和优化,数字疗法能够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患者提供循证干预,以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
看到了这一“风口”,2020年底,依托于前期技术研究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业储备,千丘智能成立,旨在以场景化治疗为切口,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前期诊断—康复训练—训练后评估”的全生命周期数字疗法方案。
场景化治疗是众多干预方法中的一种,意在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帮助患者提高社交技能、沟通能力和适应性行为。千丘智能创始人侍淳博向36氪介绍,传统上,场景化治疗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反复解说使自闭症患者理解相应场景并习得技能。其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场景、患者体验的真实程度,都是有限的。”
对此,千丘智能的解决方案是:打造虚拟现实(VR)技术沉浸式训练系统,利用VR技术模拟多种场景、加强患者的交互体验。
硬件方面,不同于只依靠VR眼镜、手柄的平台,千丘智能利用传感器等技术为患者配备了行动辅助。“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患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行走、转身或进行其他动作”,结合此前三年的产品研发所得,侍淳博表示,“有大动作的话,脑部感统活跃程度会更好,对康复效率也有帮助。”
但侍淳博坦言,VR技术不难,难的在于康复课程设计。在这方面,首先是尽可能贴合现实环境。“比如说,在模拟城市环境时,考虑到不同城市的风貌习俗不尽相同,我们会在设计具体场景之前调研不同城市的情况,并把其中的共性提炼出来、融入在场景设计中”,侍淳博指出,尽可能“拟真”对降低自闭症患者认知差尤其重要,“自闭症患者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所以要尽可能把过渡障碍降到最低。”
目前,该系统共内置100多个场景/任务,所有场景、任务的开发均基于国内、国际医学诊疗标准中自闭症对应的症状,系与来自中国知名头部三甲精神科医院、儿科医院和特教师范类高校等地的专家团队合作研发。理论上,这类场景是无限的,“因为人会遇到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情境”。千丘智能亦计划,后续将持续对场景的开发、迭代。
技术的灵活性为个性化的场景治疗提供了可能。“所有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都是根据国内、国际认证量表各项指标的测评结果推荐的”,侍淳博介绍,类似的特点也被延续到了后续治疗方案的确立中,“会动态地、持续地监测孩子各个指标上的能力恢复的程度,达到某个指标后,就会推荐孩子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动态、持续的效果监测得益于千丘智能自研发的效果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量表评估、自研内嵌训练过程行为分析、针对医护人员开展的问卷共同构成。
“训练过程行为分析即对患者眼动、脑波等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视作对主观性更重的量表评估及问卷分析的补足”,侍淳博解释道,“数据的记录、分析一方面能帮助解决自闭症干预里难以衡量成效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医生实现一对多的病程管理,节约成本、提升治疗效果。”
据悉,该系统已在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开展预临床试验,为期6个月的预临床结果显示,多项评价指标都呈现出统计学显著改善。千丘智能表示,目前,该产品更大范围的临床试验已推进到受试者招募阶段,预计于2025年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后续将在进一步迭代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三类证的申报规划。
商业模式方面,千丘智能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医院、特教学校、康复机构等B端市场,采用“模块授权”复合模式的收费方式。同时,千丘智能也在布局出海,“已在和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美国市场的合作方洽谈相关事宜。”
据悉,千丘智能此前已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睿资资本领投,睿资希望借由赋能千丘帮助更多自闭症群体。目前,千丘智能正在启动新一轮融资。募资将被用于临床试验的开展、产品研发及营销团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