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年底,万科又临尖峰时刻。
12月18日,万科债券价格异动。紧跟着市场消息传来:彭博社报道称,中国监管部门正在摸底保险机构持有万科债券的情况。
债市行情伴随“小作文”起舞,这样的戏码再熟悉不过了。
12月19、20两日,万科债市价格继续波动。查询交易系统可知,12月20日,万科2025年到期的久期美元债,价格跌幅一度超过6%。此后两日,这种局面仍然持续,价格杀跌主要集中于到期日是2025年底、2026年以及以后的万科债券,最低交易价格一度跌破债券面值的70%。
至12月23日,局面一度稳定。这5天之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市场交易层面的一些信息,为我们理解这一切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照。
据称,从12月19日开始,有少数保险机构在万科债券上搞“换仓操作”。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场上减持万科2026年到期的境内债,同时,再买入万科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票据。这一出一入,量不小,直接带来了万科债券市场价格的波动。
此番操作之下,部分保险机构持仓万科债券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近期到期的债券增加,中远期到期的债券减少。与此结构变化亦步亦趋,万科债券的市场价格也有分化,短期内到期的债券价格相对稳定,而中长期之后到期的债券价格波动较大。
例如,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债券,价格基本可以稳定在面值的95%左右,但是,2025年底、2026年及其以后到期的债券,价格普遍缩水,缩水幅度超过20%。
这个操作,非常能够说明投资机构的心理、判断和预期——相信万科短期内偿债能力没有问题,但认为在中长期层面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把万科2025年底、2026年及以后到期的债券,换成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债券,是一种更为安全和保险的选择。
12月24日,波动又至。 21万科02跌幅一度超10%,21万科04跌幅一度超8%,20万科06、22万科03跌幅也一度近2%。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下一行权日和到期日均在2025年一季度以后,这和18~22日这一轮波动的特征类似。
这意思就是,暂时“享受当下,莫问前程”。
图源:攸克地产
保险机构的态度很重要,因为近些年万科通过“保债计划”向保险公司融资不少。 万科通过新华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管、招商信诺等保险机构的融资额,不低于300亿元。同时,保险机构还是万科在债券市场上的重要买家。
险资为何会有这样的态度和判断呢?一切还要回到财务基本面。通过交易系统概略统计,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万科境内债,大约90多亿元。
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现金流,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多半取决于销售收入。 10月以来,万科月销售额表现尚好,10月销售额231.6亿,11月销售额201.3亿,12月还没过完,即便淡季还有下跌,但基本也会维持在相当水平。
如果12月的销售仍能维持在200亿左右的规模,那么,保守估计,万科四季度的销售收入大约可以维持在600亿元左右的水平。即使刨除相应开支,顺利偿付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债券,完全没有问题。
险资当然觉得这是安全的。
2025年一季度后,万科陆续还有多笔境内、境外的债券要到期,总规模高于一季度到期的兑付总额。如果说2025年一季度的偿债能力,能从2024年四季度的一系列财务指标上看到确定性表现的话,那么,事关2025年年底,以及2026年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险资机构是看不到的,因为一切还没发生。
换句话说,明年能卖多少房,能回多少款,甚至能不能顺利还上债,险资心里没底。既然如此,索性就搞个换仓,把存在不确定性的都换成有确定性的,趋利避害。其实,不只是险资机构有这种心态,很多投资机构也都有类似的想法。
这就是中长期信心的问题了,与其说这是对万科中长期的不确定,不如说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长期的不确定。逻辑很简单,当下卖房靠大势,万科是标杆、头牌、优等生,只要大势回暖,必然首先受益。但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中长期市场大势是否能持续回暖,投资机构信心存疑。
万科的尖峰时刻,只是这种信心不足的显性表现罢了。
这种在万科身上表现出的中长期信心不足,必须要引起重视。
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止跌回稳”的大目标确立,政策方向彻底逆转,一系列支持性措施也抢在10月之前落地,这造就了市场大势在10月份的小波峰。任何措施效用都有衰减过程,因此,11月市场整体表现又有一定幅度的回落。
这一点,在万科身上也有直观体现,万科11月销售额203.1亿,比10月微降5.7%左右。
实际上,政策措施效用随时间推移递减是完全正常的。如何理解这种递减,则是预期和信心问题。信心强,预期好,就会理解这是正常现象,市场也会随之在正常范畴内运行;信心弱,预期差,就会放大负面情绪,本可以正常运行的市场,也会变得不正常。
万科这一次尖峰时刻,就是典型例子。投资机构是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恐惧,但弱预期下,这是没办法的事。也正因如此,才需要修复预期,构建中长期信心。此乃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关键。
这又牵涉到两个层面,其一是经济基本面的修复,这是中宏观环境问题;其二是在典型事例中打爆空头,信心和预期自然逆转,这种效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举国之力,在港元保卫战中打爆空头索罗斯的案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既然万科的尖峰时刻已然将中长期信心和预期问题推到台前,那么,不如以万科为战场,各方调集资源,让空方悲观预期落空,中长期信心也就会渐次回归,成为经典战例,而以万科之标杆效用,这种中长期信心的回归,势必将扩展到房地产全行业、全市场,有利“止跌回稳”的实现。
更重要之处在于,万科并未出险,这大为避免了道德风险,也不会出现将支持者拉入泥潭的困境。同时,万科资产质量好,安全垫较厚,无论是处置变现,还是资产证券化,都有很大空间,这意味着准确、到位的支持,能够以最小投入换得最大效果,这与“兜底”、“接盘”有本质区别,而万科的地产标杆地位,又可以取得最佳信心扩散效用。
在万科身上共同打好中长期信心修复这一战,一举多得。归根结底,万科这一战,不需要大规模的外部输血,更不需要直接“救助”,而是需要监管部门充分把握时机,准确把握尺度,予以协调。投资机构也以大局为出发点,以法治化、市场化、商业化协商为手段,优化万科债务结构与周期。万科自身也须奉行诚信、遵守契约,通过良性经营和合理调整,确保万科稳定向好。
万科预期修复日,楼市止跌回稳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攸克地产”,作者:攸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