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川投能源、川能动力、华海清科3家上市公司披露,四川省人民政府拟启动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集团”)与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能投”)的战略重组事宜。
资料显示,川投集团和四川能投都是四川国资委下属大型集团公司,两家总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700亿元。
其中川投集团成立于1988年10月份,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首批组建的省级大型投融资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改革试点。
川投集团目前已形成以能源产业为核心主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先进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三大培育主业的“1+3”产业布局。旗下子公司有川投能源,以及川投燃电、川投新能源、紫坪铺、川南发电、嘉阳集团、川投峨铁等25家全资、控股企业。
据官网显示,2023年川投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150亿元,资产总额超1100亿元,利润总额超45亿元。此外在能源方面,川投集团参控股电力装机4403万千瓦,约占四川省总装机规模的35%,还有控股在建、拟建项目总装机1149万千瓦。
而本次重组的另外一个主角——四川能投,其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于2011年2月成立,是四川省能源化工产业的领军型企业。目前资产规模超2600亿元、年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
据悉,四川能投旗下有着川能动力、四川能投发展、华环电子、华海清科四家上市公司。其中川能动力业务涉及风力光伏发电、垃圾发电、锂矿采选、锂盐生产等多个领域,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力类业务,主要为建设和运营风电、光伏、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川能动力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增长11.69%。
这场重组早在今年10月份四川省的几次会议中就有苗头。10月14日,四川省委有关会议提到,要扎实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以更大力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10月23日,四川省相关领导调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提出要更加突出主责主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序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的这次战略重组并不是孤立事件,近两年全国各地的能源央国企都在进行着类似的重组或者整合。
如今年3月27日揭牌成立的湖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它是以原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而成,主要负责能源产业的项目开发与建设、经营发展、品牌管理等事项,重点投资风电、光伏、水电、火电、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目前拥有全资、控股二级公司25家、三级公司56家,员工近5000人,可谓是巨无霸能源集团。
此外,去年4月3日,盘江煤电集团和乌江能源集团合并而成贵州能源集团,目的是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同年6月2日,广西投资集团优化整合内部能源资源,成立广西能源集团。
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省份拥有着一家大型能源国企,目前全国仅4个省没有组建省级能源集团,其余都组建了大型省级的能源集团。同时,地方能源国企也正在积极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整合聚焦本省的能源资源。
一个疑问,为什么全国各地如此密切的重组合并呢?
此前,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其中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由此可知,早在2022年就出来相关政策,要加快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地方不能抱有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搞小循环的思维,而是应该走上更为广泛的合作。
另外,据相关行业人员分析,在房地产行业熄火,土地财政落幕后,地方政府急需其他方面的资金补充,新能源正在成为各地弥补财政资金缺口的抓手之一。因此各地方陆陆续续合并成立大型能源集团,既响应了国家政策号召——统一全国能源大市场,而且还努力的将能源的金饭碗紧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对于本次川投集团和四川能投的重组,利多星投资首席分析师林毅认为,“川投集团与四川能投联手有望在水电和新能源之间形成互补效应,填补能源供应缺口,推动四川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觉得两者可以通过业务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但重组不是简单的合并,两家企业在重组前都算作是一个很大的集团了,因此川投集团和四川能投的重组能否发挥1+1>2的效果,得看两家企业后续的资源如何整合,否则就像两个大胖子合在一起,看起来庞大无比,但又跑不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柯阳明,36氪经授权发布。